打敗新力、英特爾等大廠的「小」贏家
友訊、亞光產品創新力驚豔國際
撰文:羅弘旭
如果說年初的CES展是每年科技產業的風向球,那CES展上的科技大獎,無疑就是耀眼的男、女主角。今年CES「終極科技小玩意」大獎,友訊、亞光擊敗全球科技大廠,奪下網路票選第一和現場票選第一,驗證了台灣設計和研發的能力。
正如紐約時尚周之於全球流行產業的地位,科技產業的時尚周,毫無疑問就是每年初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展(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在展會的五天當中,全球科技業者摩肩接踵湧入這個沙漠中的賭城,只為看一件事--今年科技業流行什麼?
二○一○年的CES展,有超過十五萬人湧入參觀,而在「終極科技小玩意(Last Gadget Standing)」這項票選大獎上,多數科技迷把自己的一票投給了亞光的SHOWWX微投影機和友訊的Boxee Box多媒體播放機,讓這兩項產品在票選中分居一、二名,硬是擠下了英特爾的電子閱讀器、Sony的個人上網機、華碩的Eee Keyboard等對手,而亞光更是以十萬票的票數,領先第二名Motorola DROID手機多達二○%。
做網通設備的友訊、做光學鏡頭的亞光,在這項純由CES參觀者投票選出的大獎中,靠什麼技術打敗Sony、Motorola、Intel、Fuji、Nvidia這些全球頂尖科技品牌大廠?
從代工到科技創新夥伴
用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的話來形容友訊和亞光的成功:「台灣,是全世界最佳的科技創新夥伴」。友訊執行長曹安邦回憶與美國社群電視(Social TV)先驅業者Boxee合作:「Boxee Box這項產品要從『電腦螢幕』跨到『電視螢幕』,需要硬體廠商協助,這時,友訊的設計和生產能力就是Boxee最大的支援。」
而亞光董事長賴以仁在談到微投影機合作夥伴Microvision時,更是直截了當的說:「除了我們之外,他們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廠商能代工雷射微投影機。」
友訊和Boxee Box不再沿襲以往台灣廠商替國際大廠OEM(原廠委託製造)代工的關係,實際上,Boxee Box本身並不具硬體技術,必須在電腦安裝軟體之後,才能觀賞Boxee Box平台上的CNN、CBS、YouTube、Flickr等電視頻道,當Boxee想從電腦跨界到電視平台時候,必須靠著友訊在數位家庭和網通的研發技術,Boxee才得以進入家庭和客廳。
至於成立三十年的Microvision,則是一家有優秀技術但缺乏生產經驗的矽谷公司,開發出的雷射微投影機,少了亞光在光學鍍膜、光學材料和光學機構上的生產能力,雷射微投影機仍走不出實驗室。
從過去OEM、ODM(設計代工),到鴻海郭台銘提出的JDM(Join Development Manufacture)共同設計開發製造與JDSM(Join DeSign Manufacture)共同設計服務製造,友訊和亞光更往前一步,憑著優秀的設計服務,讓台灣廠商不再隱身品牌產品幕後,其中友訊D-link的品牌,更和Boxee並列於產品之上。
亞光鎖定高階微投影市場
在亞光可容納五十人的大會議室中,董事長賴以仁得意地拿著SHOWWX微投影機往天花板、牆面方向揮舞,投射在五公尺外的影像,顏色依然鮮明無比,即使照射的地方不是平面,影像仍完全沒有失焦的問題。
亞光雷射微投影機研發課長劉德偉表示:「這就是雷射投影機的優異之處,色彩和影像表現比大型投影機更好,採用雷射掃描,即使影像投射在凹凸面上。影像的任何一部分都不會模糊。」
微型投影機是今年CES展的重頭戲,市場分析機構Garther指出,今年內建形式的微投影機出貨量可達八百萬台,明年將成長二.五倍,達二千萬台,其中主要是用於手機,就技術來區分,微型投影機的主流技術可分為DLP光學引擎、LCOS光學引擎以及雷射光學引擎,目前就價格、耗電量來說,仍是以DLP光學引擎為主流。
但當對手只看到內建款式的DLP投影機之際,亞光卻更早一步,看到微投影機的明日之星,雷射引擎的微型投影機
2010年1月29日 星期五
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創業與創新/頭皮下的奇蹟
創業與創新/頭皮下的奇蹟
【經濟日報╱吳嵩浩】 2010.01.28 03:09 am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的作者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曾表示,台灣才2,000多萬人口,天然資源匱乏,卻創造居世界前茅的外匯存底,靠的是挖掘頭皮下的腦力、創意和創業精神,這讓他非常喜歡台灣這塊寶島。
他所說的創業精神,在前波金融海嘯來臨時完全被激發出來,刻苦耐勞再配合創意力,也將強化台灣人過去相當自豪的中小企業能力,造就下一個經濟奇蹟。
「創業精神除了過去大家所熟知的刻苦耐勞外,還得加上源源不絕的創意,這種創意不只是在產品設計與開發,在行銷、通路策略與管理運用,同樣也要有創意精神。」遊戲橘子創辦人劉柏園談起自己的創業過程,除了對產業與產品的熱忱外,他認為創意將是現階段創業者最重要的資產,而台灣其實充滿了創意人才,在兩岸三地市場中最具備創業條件。
劉柏園認為,創意力已成為台灣在全球市場發展中最重要的資產與條件。過去台灣很多創業者都是參考國外的創意點子,以模仿的方式將經營模式或產品帶入台灣市場,但隨著國人對創新態度的重視及長期的培養,創業者紛紛了解創意力的重要。
劉柏園表示,在學習過程中,觀摩市場的創意能力是必要的,但一步入創業之路,就得利用創意走出自己的路。
以遊戲橘子為例,從劉柏園創業開始,就不斷嘗試各種創新,無論是單機遊戲銷售模式、與便利商店異業合作、引進韓國網路遊戲、以紙娃娃系統深耕網路社群、首度嘗試經營免付費類型的線上遊戲,一直到與入口網站共同經營線上遊戲或將娛樂元素導入遊戲中,都是產業創新的案例,甚至是亞洲市場最早提出新經營模式的遊戲公司。
數位內容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業者,最適合將創新能力做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傳統產業的創業者,同樣也能透過創新能力來迎戰市場,為自己開創一片天。
赤宴日式燒肉位於台北市燒肉店一級戰區的六條通,創辦人張二哥(化名)曾經在自助餐廳、大飯店廚房工作,多年前決定創業,但他決定以創新服務方式搶攻六條通燒肉市場。
這家燒烤店內16個座位,採吃到飽模式經營,小小的店面,每日擠滿人潮,不但餐點有別於其他業者提供標準化的食材,改為較費工的客製化商品,更特別的是,張二哥堅持用「搏感情」的態度來服務客戶。
在店內,店員與店長會陪客人喝兩杯,還要不斷與客人話家常。張二哥表示:「餐飲業的創新內容,除了食材上的創意外,最重要的是服務上的創新。」
他認為,傳統餐飲業也要有創新能力,雖然現在的創業者面臨相當大的市場競爭,但只要有足夠的創新點子,就有機會闖出一片天。
張二哥說:「台灣很多創業家都有滿腦怪點子,我們把腦子動到服務上,將賓至如歸視為最重要的競爭力,創新作法就是儘量記著客人背景,用啤酒、聊天和客製化食材來交朋友。」
他也認為,台灣服務業具備創意力的創業者很多,只差如何能把創新付諸實現,如果能將這些創意推向國際,也將成為台灣餐飲服務業最重要的資產。
【經濟日報╱吳嵩浩】 2010.01.28 03:09 am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的作者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曾表示,台灣才2,000多萬人口,天然資源匱乏,卻創造居世界前茅的外匯存底,靠的是挖掘頭皮下的腦力、創意和創業精神,這讓他非常喜歡台灣這塊寶島。
他所說的創業精神,在前波金融海嘯來臨時完全被激發出來,刻苦耐勞再配合創意力,也將強化台灣人過去相當自豪的中小企業能力,造就下一個經濟奇蹟。
「創業精神除了過去大家所熟知的刻苦耐勞外,還得加上源源不絕的創意,這種創意不只是在產品設計與開發,在行銷、通路策略與管理運用,同樣也要有創意精神。」遊戲橘子創辦人劉柏園談起自己的創業過程,除了對產業與產品的熱忱外,他認為創意將是現階段創業者最重要的資產,而台灣其實充滿了創意人才,在兩岸三地市場中最具備創業條件。
劉柏園認為,創意力已成為台灣在全球市場發展中最重要的資產與條件。過去台灣很多創業者都是參考國外的創意點子,以模仿的方式將經營模式或產品帶入台灣市場,但隨著國人對創新態度的重視及長期的培養,創業者紛紛了解創意力的重要。
劉柏園表示,在學習過程中,觀摩市場的創意能力是必要的,但一步入創業之路,就得利用創意走出自己的路。
以遊戲橘子為例,從劉柏園創業開始,就不斷嘗試各種創新,無論是單機遊戲銷售模式、與便利商店異業合作、引進韓國網路遊戲、以紙娃娃系統深耕網路社群、首度嘗試經營免付費類型的線上遊戲,一直到與入口網站共同經營線上遊戲或將娛樂元素導入遊戲中,都是產業創新的案例,甚至是亞洲市場最早提出新經營模式的遊戲公司。
數位內容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業者,最適合將創新能力做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傳統產業的創業者,同樣也能透過創新能力來迎戰市場,為自己開創一片天。
赤宴日式燒肉位於台北市燒肉店一級戰區的六條通,創辦人張二哥(化名)曾經在自助餐廳、大飯店廚房工作,多年前決定創業,但他決定以創新服務方式搶攻六條通燒肉市場。
這家燒烤店內16個座位,採吃到飽模式經營,小小的店面,每日擠滿人潮,不但餐點有別於其他業者提供標準化的食材,改為較費工的客製化商品,更特別的是,張二哥堅持用「搏感情」的態度來服務客戶。
在店內,店員與店長會陪客人喝兩杯,還要不斷與客人話家常。張二哥表示:「餐飲業的創新內容,除了食材上的創意外,最重要的是服務上的創新。」
他認為,傳統餐飲業也要有創新能力,雖然現在的創業者面臨相當大的市場競爭,但只要有足夠的創新點子,就有機會闖出一片天。
張二哥說:「台灣很多創業家都有滿腦怪點子,我們把腦子動到服務上,將賓至如歸視為最重要的競爭力,創新作法就是儘量記著客人背景,用啤酒、聊天和客製化食材來交朋友。」
他也認為,台灣服務業具備創意力的創業者很多,只差如何能把創新付諸實現,如果能將這些創意推向國際,也將成為台灣餐飲服務業最重要的資產。
2010年1月27日 星期三
燒掉33億元,翻轉全球印表機市場
燒掉33億元,翻轉全球印表機市場
作者:文∕楊方儒 出處:2010年1月號 / 第283期
貴為科技之島的台灣,過去因為專利權和高技術門檻而難以跨足印表機領域。時至今日,注重每一個細節的新彩科技,其所研發的「Image on Image」(IOI)技術將可能翻轉台灣在全球印表機市場的劣勢。
新竹科學園區力行一路。就在軍容壯盛的台積電、友達總部邊上,毫無知名度、十多年無人聞問的新彩科技,默默藏在一旁。
但這可能是台灣高科技史上,最傳奇的創業故事!一家公司成立14年之久,從來沒有一毛錢營業額進帳,還燒掉超過33億研發預算,竟然還沒有倒閉關門,迄今直挺挺的堅持著。
專利權阻礙印表機產業發展
研發彩色雷射印表機的新彩,就是竹科傳說中,銳利寶劍一直尚未出鞘的男主角。
印表機是現代辦公室、甚至居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科技產品。但這通常藏在辦公室或居家偏僻小角落的小小印表機,卻難倒台灣這個科技之島。不論噴墨、雷射,技術門檻均非常高,台灣至今能夠著力的地方仍很少。過去不少台灣企業也曾想切入噴墨印表機生產,但在最關鍵的噴墨頭上,總是無法突破,因此被譏為「無頭工業」!
的確,台灣是全球著名的高科技重鎮,在主機板、晶圓代工、筆記型電腦製造都是世界第一,唯獨印表機產業,從沒真正建立起來,僅能在後段組裝等低毛利生意打轉。
「台灣電子業很strong,但精密技術工業很weak!」日本印表機大廠愛普生(Epson)台灣總經理李隆安分析,列印技術其實牽涉到許多機械(mechanical)原理,向來都不是台灣科學園區的強項。
「一大關鍵是在專利!」IDC台灣分公司電腦周邊市場研究分析師嚴蘭欣認為,包括印表機引擎,還有碳粉匣、噴墨頭,台灣一直難以突圍美、日大廠專利戰線。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調查,2011年全球列印市場規模將高達2000億美元,其中碳粉與墨水匣等耗材占1400億美元。筆記型電腦與手機,全球年產值分別約為1140億與1820億美元,台灣早就上下通吃,但面對更豐盛的列印大餅,卻一直咬不下去。
現在這場一面倒的戰爭,有機會被新彩逆轉。
「我們第一個產品,總算誕生了!」耕耘近14年的新彩科技董事長王渤渤,語氣中滿是激動。
曾經是掃描器的關鍵人物
64歲的王渤渤,不是科技圈陌生名字。1980年,他與胡忠信、曾憲章等五個好友,離開美國全錄(Xerox),返台創立全友電腦,是成就台灣掃描器王國的關鍵人物。
全友當時是第一批、前五家核准進駐竹科的公司。比起後進的台積電張忠謀、旺宏吳敏求,王渤渤一夥人是最早的海歸派,好比黃埔一期的歷史地位,因此被暱稱為「園區一期」。
全友成立第二年就開始賺錢,掛牌後股價還從79元承銷價,衝上299元天價,並寫下140倍超額認購佳績。「我們的彩色scanner,都是坐飛機的!」王渤渤回憶,全友彩色掃描器曾經連續78週成為美國最暢銷的科技商品,為了趕上市場需求,高額空運成本不算什麼。
全友當時每年都賺上超過一個資本額,王渤渤也因此聲名大噪,成為1980年代全球媒體焦點。美國《FORTUNE》《Forbes》多次來台採訪他,盛讚他是「要來亞洲做生意,不能不認識的人!」
45歲那年,荷包飽飽的王渤渤,決定退休環遊世界,親朋好友都羨慕他,人生下半場已經無憂無慮。
提早財富自由的王渤渤,整整過了三年放逐的日子,心裡沒有一絲牽掛。對比之下,同一時間,他台大電機系的同班同學曹興誠與段行建,一個剛上任聯電董事長,一個還在美國打拚,事業才剛要起飛而已。
重新再出發,選擇最難的路
但悠閒不久,到1996年,王渤渤決定再出發,創立新彩科技。
「他是天生的創業家,永遠在搞新東西!」現任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微笑著形容老同學。
王渤渤當初創業的願景是,全友完全破壞掃描器市場,讓全球消費者享受物美價廉掃描器,新彩這一回,則要殺進彩色雷射印表機市場,也讓彩色印表機,一個一個飛入尋常百姓家!
但是沒想到,這次的美夢竟然如此難圓!王渤渤的第一次創業,猶如在雲端般快活,但第二次,簡直是在見不著光的地底3000呎隧道。
王渤渤原本估計,開發一個新的彩色雷射列印平台,大約花五至七年時間,動用200名研發人員,砸下5000萬美元,之後即可進入營運期,可以OEM行銷模式為人作嫁,或可發展自有品牌。
但沒想到,5年變成了14年,5000萬美元研發預算,也超出一倍以上。追根究柢,就是在技術門檻實在太高。
「真的不是錢的問題,關鍵就是技術力!」李隆安在Epson從基層印表機工程師做起,這是他25年的歷練心得。他強調,日本人的民族性,就是鍥而不捨的追求更精密、更微小的技術,「不斷做PDCA(plan-do-check-action),一直改下去!」但這樣的精神,在台灣相當少見。
全錄現在是全球龍頭,也是好幾十年努力得來的!」IDC分析師嚴蘭欣也認為,技術發展不是一朝一夕。
王渤渤擁有全錄基因,使得他對於電腦周邊產品的研發熱情一直非常強。為了能與歐美日一較高下,他選擇了最困難的方式:開發新列印引擎。
畫質佳又節能,技術冠全球
然而,要做印表機引擎,難度就跟汽車引擎一般高。
在汽車產業,引擎是最難做的,研發支出也最高,國家力量的支持很關鍵。至於在印表機引擎,日本通產省支持Ricoh、Canon,韓國科技部也與三星(Samsung)一條鞭合作。
別人舉國之力,新彩卻只是一家獨立無援的小公司,但奇蹟真的發生了。
「新彩技術含金量非常高!」王渤渤一語道破。在他口中,新彩獨家發展出來的「Image on Image」(IOI)技術平台,比現行的
「Tandem」「IBT」,無論在畫質、速度、耗材,每一環節的表現都更優異。
前思科、微軟中國區總裁杜家濱,是王渤渤的好友。他多次比較,發現新彩列印品質比別人好、碳粉用得比人少、機構還更簡單,真有顛覆全球市場的本錢。
新彩「IOI」的列印效果有多精細?一張東京地鐵圖,立即可以看出高下。
能率集團總裁董炯熙,長年是Canon印表機與影印機在台總代理,一眼就能看出列印品質好壞。他最愛用東京地鐵圖來測試,因為極小的漢字站名,還有密密麻麻的套色,讓很多不及格的複印機,一印就糊掉。
結果新彩機種一印出來,董炯熙與十多位經營主管,一個一個仔細比對之後,全都眼睛發光。因為他們發現,10多萬台幣的高價印表機,竟然比不上新彩一台預計不要1萬元的大眾化機種。
王渤渤語氣加重了幾分說,過去「HiFi」(高傳真)這個形容詞,都是在形容聲音(sound),但以後也會有「HiFi image」!
新彩的「IOI」平台,目前取得107項國際專利,還有54項正在審核中。第一台單功能的彩色雷射印表機,已經有許多品牌前來洽談,預料經過半年驗證期後,2010年第二季就可正式出貨。
創投資金緊縮,找曹興誠救急
新彩尚未真正大放異彩,但王渤渤與新彩團隊的堅忍故事,已經讓許多人讚歎。
新彩目前擁有60名員工,平均年資在九年以上。在鄰居台積電員工,大領特領分紅配股的同時,即使王渤渤幾度發不出員工薪水,也幾乎全數都留下來了。
王渤渤自己的生活也從雲端走入谷底,經常四處低頭找人增資,尤其在網路泡沫後,創投資金緊俏,他的人生從彩色變成了黑白。幸好他有許多科技界的同學兼好友,才幫他一一度過難關。
例如曹興誠,與王渤渤相識超過40年。2007年,新彩需錢孔急,王渤渤不得已到曹興誠信義富邦家中按門鈴,希望老同學能幫忙投資入股。
新彩當時需要300萬美元,原本希望曹興誠出1∕3就好,但老曹竟然二話不說,額度全數認下,讓新彩團隊們非常感動。
曹興誠強調,如果按照一般商業評估,新彩的幾個主要公司法人股東當時已經都不投資了,他也不會送錢給新彩燒,「但新彩如果真成功了,我們都會很高興,就幫老同學再搏一把!」
這不只顧慮同窗情誼,更重要的是,彩色雷射印表機技術,在老曹口中,是擁有世界水平「真正的高科技」!
因為除了引擎之外,做一台彩色雷射印表機,就有400個模具,每個模具上又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料件,跟手機製造比起來,複雜上千倍。至於在碳粉匣上,不論黑白與彩色,新彩的彩色雷射印表機,比現行的各品牌機種,可以節省將近50%耗材,也是最先進的碳粉配方專利。
除了曹興誠外,新彩的股東陣容,加起來更是支夢幻球隊!包括建邦創投董事長胡定華、旭揚創投董事長邰中和、光寶、虹光、聯電、裕隆等。但感傷的是,台揚前董事長柯如甦,當初看好新彩前景大力投資,但等不到新彩大放光明,柯如甦竟在2003年就因胰臟癌過世,享壽63歲。
王渤渤每次只要經過美國洛杉磯時,必定會去柯如甦墓前,喃喃報告新彩的進展,至今未曾間斷。
14年打地基,蓋500層摩天樓
高科技大老、建邦創投董事長胡定華,在新彩草創時,語重心長地對王渤渤說,「技術層次這麼高,95%會失敗,我看只有5%成功機率!」
胡定華參與創辦新彩,並曾擔任董事長,在他與王渤渤攜手堅持下,新彩至今雖然還沒有達到那5%,但是也沒有在95%中沉淪。
展望未來,總算將邁入營運期的新彩,雖在技術上寫下里程碑,但還有不少挑戰在眼前。
「要做印表機生意,有心很重要!」台灣佳能資訊(Canon)影像資訊消費產品處副總經理蘇惠璋認為,研發、製造、品牌是一條鞭,每一個環節都相當不容易,「尤其是打品牌,更是非常辛苦!」
全球印表機品牌,呈現美、日、韓寡占的局面,如果新彩有朝一日能打響「Aetas」自有品牌,肯定是台灣之光。
王渤渤比喻,新彩科技打地基14年,將來要蓋出高達500層的國際一流摩天大樓,其他的公司不花心力做基本功,就只能蓋五層樓的小公寓。
燕雀豈知鵠鴻之志。很多企業家,總把「我做生意第一年就賺錢」掛在嘴上,炒短線的科技公司也確實很多,新彩看這麼遠、這麼能熬,確實是異數。
曾是國內外媒體寵兒,王渤渤自承,他已經14年沒接受過採訪了!這次唯獨對《遠見》破了例。在拍照過程中,他望向遠方的目光,對比起20年前的泛黃老照片,同樣炯炯有神。
因為王渤渤正走向「V」型人生,一步一腳印爬上第二座高峰!他與新彩的亮麗未來,一定還很有看頭。
王渤渤
1946年出生
學歷:台大電機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腦科學碩士
經歷:美國全錄顧問工程師,全友共同創辦人、總經理、副董事長
現任:新彩科技董事長兼執行長
作者:文∕楊方儒 出處:2010年1月號 / 第283期
貴為科技之島的台灣,過去因為專利權和高技術門檻而難以跨足印表機領域。時至今日,注重每一個細節的新彩科技,其所研發的「Image on Image」(IOI)技術將可能翻轉台灣在全球印表機市場的劣勢。
新竹科學園區力行一路。就在軍容壯盛的台積電、友達總部邊上,毫無知名度、十多年無人聞問的新彩科技,默默藏在一旁。
但這可能是台灣高科技史上,最傳奇的創業故事!一家公司成立14年之久,從來沒有一毛錢營業額進帳,還燒掉超過33億研發預算,竟然還沒有倒閉關門,迄今直挺挺的堅持著。
專利權阻礙印表機產業發展
研發彩色雷射印表機的新彩,就是竹科傳說中,銳利寶劍一直尚未出鞘的男主角。
印表機是現代辦公室、甚至居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科技產品。但這通常藏在辦公室或居家偏僻小角落的小小印表機,卻難倒台灣這個科技之島。不論噴墨、雷射,技術門檻均非常高,台灣至今能夠著力的地方仍很少。過去不少台灣企業也曾想切入噴墨印表機生產,但在最關鍵的噴墨頭上,總是無法突破,因此被譏為「無頭工業」!
的確,台灣是全球著名的高科技重鎮,在主機板、晶圓代工、筆記型電腦製造都是世界第一,唯獨印表機產業,從沒真正建立起來,僅能在後段組裝等低毛利生意打轉。
「台灣電子業很strong,但精密技術工業很weak!」日本印表機大廠愛普生(Epson)台灣總經理李隆安分析,列印技術其實牽涉到許多機械(mechanical)原理,向來都不是台灣科學園區的強項。
「一大關鍵是在專利!」IDC台灣分公司電腦周邊市場研究分析師嚴蘭欣認為,包括印表機引擎,還有碳粉匣、噴墨頭,台灣一直難以突圍美、日大廠專利戰線。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調查,2011年全球列印市場規模將高達2000億美元,其中碳粉與墨水匣等耗材占1400億美元。筆記型電腦與手機,全球年產值分別約為1140億與1820億美元,台灣早就上下通吃,但面對更豐盛的列印大餅,卻一直咬不下去。
現在這場一面倒的戰爭,有機會被新彩逆轉。
「我們第一個產品,總算誕生了!」耕耘近14年的新彩科技董事長王渤渤,語氣中滿是激動。
曾經是掃描器的關鍵人物
64歲的王渤渤,不是科技圈陌生名字。1980年,他與胡忠信、曾憲章等五個好友,離開美國全錄(Xerox),返台創立全友電腦,是成就台灣掃描器王國的關鍵人物。
全友當時是第一批、前五家核准進駐竹科的公司。比起後進的台積電張忠謀、旺宏吳敏求,王渤渤一夥人是最早的海歸派,好比黃埔一期的歷史地位,因此被暱稱為「園區一期」。
全友成立第二年就開始賺錢,掛牌後股價還從79元承銷價,衝上299元天價,並寫下140倍超額認購佳績。「我們的彩色scanner,都是坐飛機的!」王渤渤回憶,全友彩色掃描器曾經連續78週成為美國最暢銷的科技商品,為了趕上市場需求,高額空運成本不算什麼。
全友當時每年都賺上超過一個資本額,王渤渤也因此聲名大噪,成為1980年代全球媒體焦點。美國《FORTUNE》《Forbes》多次來台採訪他,盛讚他是「要來亞洲做生意,不能不認識的人!」
45歲那年,荷包飽飽的王渤渤,決定退休環遊世界,親朋好友都羨慕他,人生下半場已經無憂無慮。
提早財富自由的王渤渤,整整過了三年放逐的日子,心裡沒有一絲牽掛。對比之下,同一時間,他台大電機系的同班同學曹興誠與段行建,一個剛上任聯電董事長,一個還在美國打拚,事業才剛要起飛而已。
重新再出發,選擇最難的路
但悠閒不久,到1996年,王渤渤決定再出發,創立新彩科技。
「他是天生的創業家,永遠在搞新東西!」現任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微笑著形容老同學。
王渤渤當初創業的願景是,全友完全破壞掃描器市場,讓全球消費者享受物美價廉掃描器,新彩這一回,則要殺進彩色雷射印表機市場,也讓彩色印表機,一個一個飛入尋常百姓家!
但是沒想到,這次的美夢竟然如此難圓!王渤渤的第一次創業,猶如在雲端般快活,但第二次,簡直是在見不著光的地底3000呎隧道。
王渤渤原本估計,開發一個新的彩色雷射列印平台,大約花五至七年時間,動用200名研發人員,砸下5000萬美元,之後即可進入營運期,可以OEM行銷模式為人作嫁,或可發展自有品牌。
但沒想到,5年變成了14年,5000萬美元研發預算,也超出一倍以上。追根究柢,就是在技術門檻實在太高。
「真的不是錢的問題,關鍵就是技術力!」李隆安在Epson從基層印表機工程師做起,這是他25年的歷練心得。他強調,日本人的民族性,就是鍥而不捨的追求更精密、更微小的技術,「不斷做PDCA(plan-do-check-action),一直改下去!」但這樣的精神,在台灣相當少見。
全錄現在是全球龍頭,也是好幾十年努力得來的!」IDC分析師嚴蘭欣也認為,技術發展不是一朝一夕。
王渤渤擁有全錄基因,使得他對於電腦周邊產品的研發熱情一直非常強。為了能與歐美日一較高下,他選擇了最困難的方式:開發新列印引擎。
畫質佳又節能,技術冠全球
然而,要做印表機引擎,難度就跟汽車引擎一般高。
在汽車產業,引擎是最難做的,研發支出也最高,國家力量的支持很關鍵。至於在印表機引擎,日本通產省支持Ricoh、Canon,韓國科技部也與三星(Samsung)一條鞭合作。
別人舉國之力,新彩卻只是一家獨立無援的小公司,但奇蹟真的發生了。
「新彩技術含金量非常高!」王渤渤一語道破。在他口中,新彩獨家發展出來的「Image on Image」(IOI)技術平台,比現行的
「Tandem」「IBT」,無論在畫質、速度、耗材,每一環節的表現都更優異。
前思科、微軟中國區總裁杜家濱,是王渤渤的好友。他多次比較,發現新彩列印品質比別人好、碳粉用得比人少、機構還更簡單,真有顛覆全球市場的本錢。
新彩「IOI」的列印效果有多精細?一張東京地鐵圖,立即可以看出高下。
能率集團總裁董炯熙,長年是Canon印表機與影印機在台總代理,一眼就能看出列印品質好壞。他最愛用東京地鐵圖來測試,因為極小的漢字站名,還有密密麻麻的套色,讓很多不及格的複印機,一印就糊掉。
結果新彩機種一印出來,董炯熙與十多位經營主管,一個一個仔細比對之後,全都眼睛發光。因為他們發現,10多萬台幣的高價印表機,竟然比不上新彩一台預計不要1萬元的大眾化機種。
王渤渤語氣加重了幾分說,過去「HiFi」(高傳真)這個形容詞,都是在形容聲音(sound),但以後也會有「HiFi image」!
新彩的「IOI」平台,目前取得107項國際專利,還有54項正在審核中。第一台單功能的彩色雷射印表機,已經有許多品牌前來洽談,預料經過半年驗證期後,2010年第二季就可正式出貨。
創投資金緊縮,找曹興誠救急
新彩尚未真正大放異彩,但王渤渤與新彩團隊的堅忍故事,已經讓許多人讚歎。
新彩目前擁有60名員工,平均年資在九年以上。在鄰居台積電員工,大領特領分紅配股的同時,即使王渤渤幾度發不出員工薪水,也幾乎全數都留下來了。
王渤渤自己的生活也從雲端走入谷底,經常四處低頭找人增資,尤其在網路泡沫後,創投資金緊俏,他的人生從彩色變成了黑白。幸好他有許多科技界的同學兼好友,才幫他一一度過難關。
例如曹興誠,與王渤渤相識超過40年。2007年,新彩需錢孔急,王渤渤不得已到曹興誠信義富邦家中按門鈴,希望老同學能幫忙投資入股。
新彩當時需要300萬美元,原本希望曹興誠出1∕3就好,但老曹竟然二話不說,額度全數認下,讓新彩團隊們非常感動。
曹興誠強調,如果按照一般商業評估,新彩的幾個主要公司法人股東當時已經都不投資了,他也不會送錢給新彩燒,「但新彩如果真成功了,我們都會很高興,就幫老同學再搏一把!」
這不只顧慮同窗情誼,更重要的是,彩色雷射印表機技術,在老曹口中,是擁有世界水平「真正的高科技」!
因為除了引擎之外,做一台彩色雷射印表機,就有400個模具,每個模具上又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料件,跟手機製造比起來,複雜上千倍。至於在碳粉匣上,不論黑白與彩色,新彩的彩色雷射印表機,比現行的各品牌機種,可以節省將近50%耗材,也是最先進的碳粉配方專利。
除了曹興誠外,新彩的股東陣容,加起來更是支夢幻球隊!包括建邦創投董事長胡定華、旭揚創投董事長邰中和、光寶、虹光、聯電、裕隆等。但感傷的是,台揚前董事長柯如甦,當初看好新彩前景大力投資,但等不到新彩大放光明,柯如甦竟在2003年就因胰臟癌過世,享壽63歲。
王渤渤每次只要經過美國洛杉磯時,必定會去柯如甦墓前,喃喃報告新彩的進展,至今未曾間斷。
14年打地基,蓋500層摩天樓
高科技大老、建邦創投董事長胡定華,在新彩草創時,語重心長地對王渤渤說,「技術層次這麼高,95%會失敗,我看只有5%成功機率!」
胡定華參與創辦新彩,並曾擔任董事長,在他與王渤渤攜手堅持下,新彩至今雖然還沒有達到那5%,但是也沒有在95%中沉淪。
展望未來,總算將邁入營運期的新彩,雖在技術上寫下里程碑,但還有不少挑戰在眼前。
「要做印表機生意,有心很重要!」台灣佳能資訊(Canon)影像資訊消費產品處副總經理蘇惠璋認為,研發、製造、品牌是一條鞭,每一個環節都相當不容易,「尤其是打品牌,更是非常辛苦!」
全球印表機品牌,呈現美、日、韓寡占的局面,如果新彩有朝一日能打響「Aetas」自有品牌,肯定是台灣之光。
王渤渤比喻,新彩科技打地基14年,將來要蓋出高達500層的國際一流摩天大樓,其他的公司不花心力做基本功,就只能蓋五層樓的小公寓。
燕雀豈知鵠鴻之志。很多企業家,總把「我做生意第一年就賺錢」掛在嘴上,炒短線的科技公司也確實很多,新彩看這麼遠、這麼能熬,確實是異數。
曾是國內外媒體寵兒,王渤渤自承,他已經14年沒接受過採訪了!這次唯獨對《遠見》破了例。在拍照過程中,他望向遠方的目光,對比起20年前的泛黃老照片,同樣炯炯有神。
因為王渤渤正走向「V」型人生,一步一腳印爬上第二座高峰!他與新彩的亮麗未來,一定還很有看頭。
王渤渤
1946年出生
學歷:台大電機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腦科學碩士
經歷:美國全錄顧問工程師,全友共同創辦人、總經理、副董事長
現任:新彩科技董事長兼執行長
紅遍兩岸的兒童遊戲網站「摩爾莊園」
紅遍兩岸的兒童遊戲網站「摩爾莊園」年創四千萬用戶 扮家家酒也能賺錢
撰文者:林宏達
在不景氣中逆勢竄紅的兒童遊戲網站摩爾莊園,靠著結合故事劇情和線上遊戲,成為網路遊戲市場的新金礦。未來兩岸小朋友在網站上玩耍的每一分鐘,都能為摩爾莊園吸引錢潮。
去年12月,黃信凱引進摩爾莊園來台,9個月就累積300萬用戶。(攝影者.程思迪)
「臭大人!憑什麼不准我們玩遊戲!」
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網站,八月二十七日,大陸百度網站上出現一起特別的抗議,一群憤怒的小學生在百度中央電視台節目的貼吧(編按:網站的討論區)上瘋狂貼文,抗議一則「兒童沉迷摩爾莊園」的報導。
小學生槓上央視,為的是摩爾莊園——一個大陸最近爆紅的兒童遊戲網站。它從去年六月推出後,只花一年二個月,就擁有四千萬個註冊用戶,比在中國成立兩年多的社交網站myspace分站「聚友網」用戶還多。更難的是,摩爾莊園只燒一年錢就已損益兩平;今年還得到中國啟明創投的五百萬美元投資,是不景氣中逆勢大紅的新網站之一。
最近,這個遊戲也紅到台灣,根據創市際市場研究公司統計,今年七月,台灣摩爾莊園網站當月不重複使用人數,高達五十九萬人,比經營逾十年的老牌兒童網站「小蕃薯」,人氣還高出十九萬人。
摩爾莊園就像小朋友玩扮家家酒的網路版,只是以前你得自己走到朋友家,找樹葉、玩具做道具;現在的小朋友卻用虛擬道具布置自己的家,邀請朋友到自己的「網家」裡,玩扮家家酒。
就讀台北靜心國小四年級的瑤瑤說:「我們班,幾乎每個同學都玩摩爾莊園。」在瑤瑤的介紹下,仁愛國小五年級的牙牙,也迫不及待開了一個摩爾帳號。
「一開始,你的家裡空蕩蕩的,沒有任何東西,」牙牙說,「你得去玩遊戲賺摩爾豆(遊戲裡的虛擬貨幣),才能換家裡的家具。」一登入遊戲,她可以玩拼圖遊戲,或當服務生、搬運工等,每完成一個挑戰,她就能賺到摩爾豆。
「要變成大富翁可不容易,」牙牙說。玩遊戲後,她對價格十分敏感,「玩一個遊戲才得到五十幾個摩爾豆,」光是買一棟新房子,就得花上三千多個摩爾豆,她開始注意網站裡房子什麼時候打折,摩爾豆是不是該存定存。如果她把房子打扮得越漂亮,路過的小朋友就會送花給她,如果房子破破爛爛,就可能被路人丟泥巴嘲笑。
迪士尼經營心法:充滿故事情節和創新玩法
過去,七到十四歲的小朋友遊戲市場,一直被認為含金量低,「小學生可支配所得少,人數也比大人少,」遊戲新幹線管理部經理羅志達分析。此外,家長決定小學生的消費行為,即使小朋友再喜歡一款遊戲,都得經過家長這一關,如何讓小朋友、家長都埋單是關鍵。
直到二○○七年,大陸淘米網創辦人汪海兵,從美國兒童網站「企鵝俱樂部」得到靈感,設計出和傳統遊戲完全不同的方法,讓小朋友和家長都願意埋單。
「就像迪士尼樂園經營的方法,要吸引小朋友,第一要有故事情節,第二要有新的玩法,」汪海兵分析。故事,就是他留住小朋友的方法,一登入網站,小朋友就會知道他有一個專屬寵物:小鼴鼠摩爾,如何讓拉姆高興?可能要幫他買清潔劑洗澡、買巧克力豆給他吃、還要買盪鞦韆給他玩;此外,遊戲裡還有其他角色卡,每次登入,網站就會貼出一份摩爾時報,「就像連續劇一樣,每週都有不同的劇情,」代理摩爾莊園的異想數位娛樂總經理黃信凱說。
簡單的介面,是摩爾莊園勝出的另一個原因,即使不會打字,只要會用滑鼠,就能靠選擇表情符號,或是預先設定的動作和文字玩遊戲,「有幼稚園的小朋友玩我們的遊戲,」黃信凱說。
免費則是綁住小朋友的第三個方法,「我們九○%的道具都可以免費玩遊戲換到。」黃信凱說,就算不付一塊錢,小朋友照樣可以靠玩遊戲換虛擬道具,摩爾莊園的收入則靠想玩特殊關卡的小朋友付月費,或用現金買特殊虛擬道具和遊戲的收入。
讓家長願意掏錢: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特質
為了讓家長願意掏錢,「我們每個遊戲設計時,都要問一個問題,你到底想培養孩子什麼特質?」汪海兵說,為了教小朋友防火的重要,他們會設計消防員遊戲;為了學會有禮貌,系統會自動過濾不雅髒話。開學前,摩爾時報還會提醒小玩家,開學要注意哪些事項。
甚至,摩爾莊園半夜十二點到早上六點停機,不讓小朋友上線;每四十五分鐘,就會有卡通人物跳起護眼操,提醒小玩家休息;網站也無法輸入數字,怕其他有心人輸入手機號碼,在網路上拐騙小孩。
當然這些點子,汪海兵想得到,自然也有競爭對手模仿,在台灣,有另一家叫熊貓森林,但在專門發布網站世界排名的網站Alexa上,摩爾莊園在大陸網站排名三百六十九名,熊貓森林卻排到十九萬七千名,兩者差別仍大。
差別在經營遊戲的執行力,「摩爾莊園的團隊多半來自騰訊(編按:大陸知名社群網站),有經營大型網站的經驗。」黃信凱觀察,點子可以模仿,但系統穩定度、美工細緻程度、故事情節的吸引力,每個細節裡堆疊出的競爭力,讓摩爾莊園勝出。
跨出第一步之後,社群網站大者恆大的效應,讓規模變成摩爾莊園的競爭門檻,汪海兵現階段只需要專心擴大市占率,未來他只要稍稍調整遊戲難度,提高小朋友想買虛擬道具的動機,就會有許多家長願意掏錢,讓他衝高獲利。
延伸獲利新管道:經營卡通品牌、周邊產品
特別的是,汪海兵認為經營卡通品牌,才是他們的核心專長,「所有經營卡通人物的,都是我們的潛在對手。」他用一口柔軟的南方口音說,未來的計畫,是拍攝網站卡通主角的網路和電視影片,更進一步發行周邊商品獲利,到時他的利潤還能再往上衝。
「現在中國兒童上網人口還在快速增加,」汪海兵分析,「今年上半年,十歲以下的上網人口增加了一五○%,是所有年齡中增加最快的。」他表示,現在中國上網人口中,十歲以下的只有三百萬人,但「中國的小學生有兩億人,」他認為這個市場還會快速成長。
誰也沒想到,扮家家酒,也可以是門好生意,未來兩岸小朋友在網路上玩耍的每一分鐘,都可以幫摩爾莊園吸引錢潮。對創業者來說,兒童網路遊戲市場,是個剛浮出水面的金礦;對家長來說,就像當年的任天堂紅白機出現,改變了遊戲的樣貌,網路對兒童的影響,則是難以隔絕的大趨勢。
小檔案_摩爾莊園 [ 隱藏 ]
成立:2007年
資本額:人民幣1,000萬元
總經理:汪海兵
業務內容:兒童網路虛擬社區
會員數:超過4,000萬人
撰文者:林宏達
在不景氣中逆勢竄紅的兒童遊戲網站摩爾莊園,靠著結合故事劇情和線上遊戲,成為網路遊戲市場的新金礦。未來兩岸小朋友在網站上玩耍的每一分鐘,都能為摩爾莊園吸引錢潮。
去年12月,黃信凱引進摩爾莊園來台,9個月就累積300萬用戶。(攝影者.程思迪)
「臭大人!憑什麼不准我們玩遊戲!」
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網站,八月二十七日,大陸百度網站上出現一起特別的抗議,一群憤怒的小學生在百度中央電視台節目的貼吧(編按:網站的討論區)上瘋狂貼文,抗議一則「兒童沉迷摩爾莊園」的報導。
小學生槓上央視,為的是摩爾莊園——一個大陸最近爆紅的兒童遊戲網站。它從去年六月推出後,只花一年二個月,就擁有四千萬個註冊用戶,比在中國成立兩年多的社交網站myspace分站「聚友網」用戶還多。更難的是,摩爾莊園只燒一年錢就已損益兩平;今年還得到中國啟明創投的五百萬美元投資,是不景氣中逆勢大紅的新網站之一。
最近,這個遊戲也紅到台灣,根據創市際市場研究公司統計,今年七月,台灣摩爾莊園網站當月不重複使用人數,高達五十九萬人,比經營逾十年的老牌兒童網站「小蕃薯」,人氣還高出十九萬人。
摩爾莊園就像小朋友玩扮家家酒的網路版,只是以前你得自己走到朋友家,找樹葉、玩具做道具;現在的小朋友卻用虛擬道具布置自己的家,邀請朋友到自己的「網家」裡,玩扮家家酒。
就讀台北靜心國小四年級的瑤瑤說:「我們班,幾乎每個同學都玩摩爾莊園。」在瑤瑤的介紹下,仁愛國小五年級的牙牙,也迫不及待開了一個摩爾帳號。
「一開始,你的家裡空蕩蕩的,沒有任何東西,」牙牙說,「你得去玩遊戲賺摩爾豆(遊戲裡的虛擬貨幣),才能換家裡的家具。」一登入遊戲,她可以玩拼圖遊戲,或當服務生、搬運工等,每完成一個挑戰,她就能賺到摩爾豆。
「要變成大富翁可不容易,」牙牙說。玩遊戲後,她對價格十分敏感,「玩一個遊戲才得到五十幾個摩爾豆,」光是買一棟新房子,就得花上三千多個摩爾豆,她開始注意網站裡房子什麼時候打折,摩爾豆是不是該存定存。如果她把房子打扮得越漂亮,路過的小朋友就會送花給她,如果房子破破爛爛,就可能被路人丟泥巴嘲笑。
迪士尼經營心法:充滿故事情節和創新玩法
過去,七到十四歲的小朋友遊戲市場,一直被認為含金量低,「小學生可支配所得少,人數也比大人少,」遊戲新幹線管理部經理羅志達分析。此外,家長決定小學生的消費行為,即使小朋友再喜歡一款遊戲,都得經過家長這一關,如何讓小朋友、家長都埋單是關鍵。
直到二○○七年,大陸淘米網創辦人汪海兵,從美國兒童網站「企鵝俱樂部」得到靈感,設計出和傳統遊戲完全不同的方法,讓小朋友和家長都願意埋單。
「就像迪士尼樂園經營的方法,要吸引小朋友,第一要有故事情節,第二要有新的玩法,」汪海兵分析。故事,就是他留住小朋友的方法,一登入網站,小朋友就會知道他有一個專屬寵物:小鼴鼠摩爾,如何讓拉姆高興?可能要幫他買清潔劑洗澡、買巧克力豆給他吃、還要買盪鞦韆給他玩;此外,遊戲裡還有其他角色卡,每次登入,網站就會貼出一份摩爾時報,「就像連續劇一樣,每週都有不同的劇情,」代理摩爾莊園的異想數位娛樂總經理黃信凱說。
簡單的介面,是摩爾莊園勝出的另一個原因,即使不會打字,只要會用滑鼠,就能靠選擇表情符號,或是預先設定的動作和文字玩遊戲,「有幼稚園的小朋友玩我們的遊戲,」黃信凱說。
免費則是綁住小朋友的第三個方法,「我們九○%的道具都可以免費玩遊戲換到。」黃信凱說,就算不付一塊錢,小朋友照樣可以靠玩遊戲換虛擬道具,摩爾莊園的收入則靠想玩特殊關卡的小朋友付月費,或用現金買特殊虛擬道具和遊戲的收入。
讓家長願意掏錢: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特質
為了讓家長願意掏錢,「我們每個遊戲設計時,都要問一個問題,你到底想培養孩子什麼特質?」汪海兵說,為了教小朋友防火的重要,他們會設計消防員遊戲;為了學會有禮貌,系統會自動過濾不雅髒話。開學前,摩爾時報還會提醒小玩家,開學要注意哪些事項。
甚至,摩爾莊園半夜十二點到早上六點停機,不讓小朋友上線;每四十五分鐘,就會有卡通人物跳起護眼操,提醒小玩家休息;網站也無法輸入數字,怕其他有心人輸入手機號碼,在網路上拐騙小孩。
當然這些點子,汪海兵想得到,自然也有競爭對手模仿,在台灣,有另一家叫熊貓森林,但在專門發布網站世界排名的網站Alexa上,摩爾莊園在大陸網站排名三百六十九名,熊貓森林卻排到十九萬七千名,兩者差別仍大。
差別在經營遊戲的執行力,「摩爾莊園的團隊多半來自騰訊(編按:大陸知名社群網站),有經營大型網站的經驗。」黃信凱觀察,點子可以模仿,但系統穩定度、美工細緻程度、故事情節的吸引力,每個細節裡堆疊出的競爭力,讓摩爾莊園勝出。
跨出第一步之後,社群網站大者恆大的效應,讓規模變成摩爾莊園的競爭門檻,汪海兵現階段只需要專心擴大市占率,未來他只要稍稍調整遊戲難度,提高小朋友想買虛擬道具的動機,就會有許多家長願意掏錢,讓他衝高獲利。
延伸獲利新管道:經營卡通品牌、周邊產品
特別的是,汪海兵認為經營卡通品牌,才是他們的核心專長,「所有經營卡通人物的,都是我們的潛在對手。」他用一口柔軟的南方口音說,未來的計畫,是拍攝網站卡通主角的網路和電視影片,更進一步發行周邊商品獲利,到時他的利潤還能再往上衝。
「現在中國兒童上網人口還在快速增加,」汪海兵分析,「今年上半年,十歲以下的上網人口增加了一五○%,是所有年齡中增加最快的。」他表示,現在中國上網人口中,十歲以下的只有三百萬人,但「中國的小學生有兩億人,」他認為這個市場還會快速成長。
誰也沒想到,扮家家酒,也可以是門好生意,未來兩岸小朋友在網路上玩耍的每一分鐘,都可以幫摩爾莊園吸引錢潮。對創業者來說,兒童網路遊戲市場,是個剛浮出水面的金礦;對家長來說,就像當年的任天堂紅白機出現,改變了遊戲的樣貌,網路對兒童的影響,則是難以隔絕的大趨勢。
小檔案_摩爾莊園 [ 隱藏 ]
成立:2007年
資本額:人民幣1,000萬元
總經理:汪海兵
業務內容:兒童網路虛擬社區
會員數:超過4,000萬人
透視《阿凡達》導演內心
透視《阿凡達》導演內心
撰文者:林俊劭
十五年來只拍兩部電影,兩次都創下影史紀錄,柯麥隆說,我不是完美主義者,我是正確主義者,「只要盡全力,即使失敗,還是會比停留原地走得更遠!」
為了追求夢想,達到完美,你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
一八八八年十二月,因過分投入創作,加上生活窮困潦倒,精神早在崩潰邊緣的畫家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受到弟弟將結婚的消息刺激,惟恐失去最重要的親人與金錢援助,在平安夜前夕終於發狂,拿起一把剃刀割下左耳。兩年後,一生追求藝術極致境界的他,在孤獨、封閉的世界中舉槍自盡。
一百零九年後,一樣是十二月的冬夜,電影《鐵達尼號》(Titanic)在一片嘲笑與噓聲中上映。當晚,導演詹姆士‧柯麥隆(James Cameron)一個人靜靜的坐在工作室裡,等待著票房結果。
他,為雕琢最理想作品
不惜跟所有人翻臉、背債逾二十億
這是他人生最大的一場豪賭。當時的他,面臨與梵谷一樣的處境。為了雕琢出心中最理想的作品,柯麥隆幾乎跟所有人翻臉:預算超過兩倍、演員怨聲載道、上映時間一拖再拖。他身上背負著六千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億元)的債務,他的婚姻面臨第四度危機,所有的壓力在那一刻緊繃到極點。他在那台擁有當時最先進剪輯技術的電腦旁邊也放著一把剃刀,下面壓著一張便條紙,寫著:「如果電影爛透的話,就用它!」
事實上,他並不需要把自己逼到這種地步。從小特效助理開始做起,曾以六百五十萬美元拍出全球八千萬美元票房的《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一千八百萬美元拍出全球一億八千萬美元的《異形2》(Aliens),兩次收益都比成本高出十倍左右,柯麥隆其實非常清楚如何管控成本、以小搏大。
「但他就是竭盡所能的想做到最好,」柯麥隆的前任製片總裁桑契尼(Rae Sanchini)說。
他,為等一個完美落日
就算資金捉襟見肘,仍要停工一週
他不僅在墨西哥的羅莎里托海灘,搭建了一座全世界最大的水景攝影棚,用來拍攝臨場感十足的船難場面;到了拍攝後期,資金已捉襟見肘,他還是堅持要讓整個劇組停工一週,只為了等待一個完美的落日;摔碎好幾套價值上千美元的餐具,只為了符合細節的真實度。
比梵谷幸運的是,柯麥隆始終沒有拿起那把剃刀,這一夜,不是他的最後一夜,反成為他創造歷史的開始。《鐵達尼號》史無前例的在全球上映了半年,創下十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五百六十億元)的票房。
但他的夢想並非「拍一部歷史上最賺錢的電影」,而是用3D技術拍攝出一部童年心中的科幻電影。
時間回到三十三年前。二十三歲的柯麥隆剛從加州州立大學輟學,無所事事,到處打零工,幹過黑手,開過學校餐車、卡車。由於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業餘畫家,他從小就對機械、漫畫非常著迷,時常寫一些天馬行空的科幻小說、畫插畫自娛。「《阿凡達》(Avatar)電影中許多生物都是小時候想像出來的,」他表示。
一天下午,柯麥隆走進電影院,看了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執導的電影《星際大戰》(Star Wars)後,發現竟然有人搶先一步把他腦袋裡所想的東西搬上大銀幕時,心中的激動與憤怒幾乎要爆炸。這個年輕人發誓,總有一天要拍出一部超越《星際大戰》的作品。
「那是我第一次對特效產生興趣,也是我第一次認真的想要成為電影工作者,」那天開始,柯麥隆停止閒晃,鎮日泡在南加大(USC)的圖書館裡,飢渴的閱讀當時所有電影研究所學生的論文;並拆了一部租來的攝影機,研究每一個零組件的功能。「我完全沉迷其中,」柯麥隆接受媒體專訪時說。
對電影的熱情,讓他不斷充實自己;對工作人員,「我對人非常非常嚴格,因為我曾經相信,現在依然相信,以後還繼續相信,拍電影不能只是好而己,而是要最好。」
他,為追求最好的電影
不坐導演椅,跟劇組一起泡水拍攝
追求最好,柯麥隆在片場,幾乎事必躬親。拍《魔鬼終結者》,他親自為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zenegger)塗滿油污;拍《無底洞》(The Abyss),他每天頂著二十八磅(約十二公斤)重的潛水頭盔,在充滿氯的水中工作十一個小時,皮膚與眉毛盡皆灰白潰爛;拍《鐵達尼號》,他從不乖乖的坐在導演椅上,而是扛著攝影機,跟工作人員一起泡在水裡。
「他在片場時就是個將軍,」曾與柯麥隆貼身共事、二十世紀福斯大中華區總經理涂銘說。不只軍令嚴明,更親自衝鋒陷陣。
「在他的字典裡沒有『不可能』、『辦不到』這幾個字,」柯麥隆早期合作搭檔的演員比利.派克思頓(Bill Paxton)說。
「有人說我是偏執狂、完美主義者(perfectionist),但我不是,我是『正確主義者』(rightist),」柯麥隆在接受訪問時說:「我只是盡力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正確,然後才進行下一件事。」
他,為一圓3D夢
砸了九十六億、投注十二年的時間
一九九五年,當時已經躋身一流導演行列的柯麥隆,完成了一部真正符合他心目中足以超越《星際大戰》的劇本,興奮的跑去找他的特效團隊Digital Domain,卻被潑了一盆冷水。「你瘋了嗎?這個技術根本不存在!」一個工程師說:「你如果硬要做的話,會把我們都給毀了。」
於是,當他從《鐵達尼號》獲得七千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四億元)分紅時,他立刻回去找那個工程師:「現在我已經有他媽的錢了,是時候該動手啦!」 這次,他追求完美的代價不是金錢,而是時間。並且,一晃就是十二年。
為了打造《阿凡達》絕美瑰麗的外星世界,在技術部分,他找來《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三部曲與《金剛》(King Kong)的特效團隊,從無到有,打造一個完全憑空想像出來的電影場景;他與索尼(SONY)合作,研發出特殊的3DFusion攝影器材。
在語言部分,他找來美國南加州大學的方言專家佛朗莫(Paul Frommer),花了四年的時間,結合非洲、中亞、高加索等語系,創造出一個全新的獨特語言系統,擁有完整的發音與文法。
在生態學上,柯麥隆也找來了生物學家為每一個植物、生物命名,也請來音樂學者編譜納美人的音樂,歷史教授群負責設計納美人的文化背景。由於當中包含的內容與細節實在太過複雜,柯麥隆甚至將之集結成書,編寫了一本長達三百五十頁的《潘朵拉百科大全》(Pandorapedia )。
他一面拍片,一面到處說服其他的導演也加入拍攝3D影片的行列,促使戲院革新設備,加快整個產業的發展速度。
「他在這十二年當中不是坐著等事情發生,而是到處奔跑,去催熟一個還未萌芽的市場,」奇幻文學基金會執行長朱學恆觀察,「絕大部分的成功者都是等待機會才乘勢而起,多少有點運氣的成分在;但柯麥隆是自己去開創一個時代,這是他最與眾不同之處。」
「這種事,全世界只有少數幾個瘋子做得出來,」科幻片始祖喬治.盧卡斯在看完電影後忍不住脫口而出:「說要挑戰我的人很多,但他真的做到了!」
如此龐大的作業,使得《阿凡達》的製作成本再創新高,超過了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六億元)。
有人問柯麥隆,每次都砸下這麼大成本,難道不怕風險?柯麥隆回答:「不管預算高低,電影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的產業,最大的風險就是你拍的電影跟別人一樣……,最大的風險,就是你不冒險……,」「只要我盡全力往高標準冒險,即使失敗了,還是會比停留原地走得更遠!」
如今,《阿凡達》上映六週,全球票房已經突破十八億美元,躍升影史上第一。這個為了夢想不惜傾注一切的瘋子,不只打破自己的紀錄,還在繼續改寫歷史!
延伸閱讀:柯麥隆電影作品大事紀
年份:1984年 作品名稱:《魔鬼終結者》 事蹟:個人第1部自編自導的電影
年份:1986年 作品名稱:《異形2》 事蹟:個人第1部全球票房超過1億美元的電影
年份:1989年 作品名稱:《無底洞》 事蹟:開創水底攝影與電腦合成特效新技術
年份:1991年 作品名稱:《魔鬼終結者2》 事蹟:影史上公認最複雜、完整的追逐戲大全
年份:1997年 作品名稱:《鐵達尼號》 事蹟:打造全球最大水景攝影棚,是影史上第二賣座的電影
年份:2009年 作品名稱:《阿凡達》 事蹟:開創3D電影新技術,是目前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
小檔案_柯麥隆 [ 隱藏 ]
出生:一九五四年
學歷:加州州立大學物理系輟學
經歷:特效助理、電影編劇、製片
地位:好萊塢最會賺錢的導演
撰文者:林俊劭
十五年來只拍兩部電影,兩次都創下影史紀錄,柯麥隆說,我不是完美主義者,我是正確主義者,「只要盡全力,即使失敗,還是會比停留原地走得更遠!」
為了追求夢想,達到完美,你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
一八八八年十二月,因過分投入創作,加上生活窮困潦倒,精神早在崩潰邊緣的畫家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受到弟弟將結婚的消息刺激,惟恐失去最重要的親人與金錢援助,在平安夜前夕終於發狂,拿起一把剃刀割下左耳。兩年後,一生追求藝術極致境界的他,在孤獨、封閉的世界中舉槍自盡。
一百零九年後,一樣是十二月的冬夜,電影《鐵達尼號》(Titanic)在一片嘲笑與噓聲中上映。當晚,導演詹姆士‧柯麥隆(James Cameron)一個人靜靜的坐在工作室裡,等待著票房結果。
他,為雕琢最理想作品
不惜跟所有人翻臉、背債逾二十億
這是他人生最大的一場豪賭。當時的他,面臨與梵谷一樣的處境。為了雕琢出心中最理想的作品,柯麥隆幾乎跟所有人翻臉:預算超過兩倍、演員怨聲載道、上映時間一拖再拖。他身上背負著六千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億元)的債務,他的婚姻面臨第四度危機,所有的壓力在那一刻緊繃到極點。他在那台擁有當時最先進剪輯技術的電腦旁邊也放著一把剃刀,下面壓著一張便條紙,寫著:「如果電影爛透的話,就用它!」
事實上,他並不需要把自己逼到這種地步。從小特效助理開始做起,曾以六百五十萬美元拍出全球八千萬美元票房的《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一千八百萬美元拍出全球一億八千萬美元的《異形2》(Aliens),兩次收益都比成本高出十倍左右,柯麥隆其實非常清楚如何管控成本、以小搏大。
「但他就是竭盡所能的想做到最好,」柯麥隆的前任製片總裁桑契尼(Rae Sanchini)說。
他,為等一個完美落日
就算資金捉襟見肘,仍要停工一週
他不僅在墨西哥的羅莎里托海灘,搭建了一座全世界最大的水景攝影棚,用來拍攝臨場感十足的船難場面;到了拍攝後期,資金已捉襟見肘,他還是堅持要讓整個劇組停工一週,只為了等待一個完美的落日;摔碎好幾套價值上千美元的餐具,只為了符合細節的真實度。
比梵谷幸運的是,柯麥隆始終沒有拿起那把剃刀,這一夜,不是他的最後一夜,反成為他創造歷史的開始。《鐵達尼號》史無前例的在全球上映了半年,創下十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五百六十億元)的票房。
但他的夢想並非「拍一部歷史上最賺錢的電影」,而是用3D技術拍攝出一部童年心中的科幻電影。
時間回到三十三年前。二十三歲的柯麥隆剛從加州州立大學輟學,無所事事,到處打零工,幹過黑手,開過學校餐車、卡車。由於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業餘畫家,他從小就對機械、漫畫非常著迷,時常寫一些天馬行空的科幻小說、畫插畫自娛。「《阿凡達》(Avatar)電影中許多生物都是小時候想像出來的,」他表示。
一天下午,柯麥隆走進電影院,看了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執導的電影《星際大戰》(Star Wars)後,發現竟然有人搶先一步把他腦袋裡所想的東西搬上大銀幕時,心中的激動與憤怒幾乎要爆炸。這個年輕人發誓,總有一天要拍出一部超越《星際大戰》的作品。
「那是我第一次對特效產生興趣,也是我第一次認真的想要成為電影工作者,」那天開始,柯麥隆停止閒晃,鎮日泡在南加大(USC)的圖書館裡,飢渴的閱讀當時所有電影研究所學生的論文;並拆了一部租來的攝影機,研究每一個零組件的功能。「我完全沉迷其中,」柯麥隆接受媒體專訪時說。
對電影的熱情,讓他不斷充實自己;對工作人員,「我對人非常非常嚴格,因為我曾經相信,現在依然相信,以後還繼續相信,拍電影不能只是好而己,而是要最好。」
他,為追求最好的電影
不坐導演椅,跟劇組一起泡水拍攝
追求最好,柯麥隆在片場,幾乎事必躬親。拍《魔鬼終結者》,他親自為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zenegger)塗滿油污;拍《無底洞》(The Abyss),他每天頂著二十八磅(約十二公斤)重的潛水頭盔,在充滿氯的水中工作十一個小時,皮膚與眉毛盡皆灰白潰爛;拍《鐵達尼號》,他從不乖乖的坐在導演椅上,而是扛著攝影機,跟工作人員一起泡在水裡。
「他在片場時就是個將軍,」曾與柯麥隆貼身共事、二十世紀福斯大中華區總經理涂銘說。不只軍令嚴明,更親自衝鋒陷陣。
「在他的字典裡沒有『不可能』、『辦不到』這幾個字,」柯麥隆早期合作搭檔的演員比利.派克思頓(Bill Paxton)說。
「有人說我是偏執狂、完美主義者(perfectionist),但我不是,我是『正確主義者』(rightist),」柯麥隆在接受訪問時說:「我只是盡力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正確,然後才進行下一件事。」
他,為一圓3D夢
砸了九十六億、投注十二年的時間
一九九五年,當時已經躋身一流導演行列的柯麥隆,完成了一部真正符合他心目中足以超越《星際大戰》的劇本,興奮的跑去找他的特效團隊Digital Domain,卻被潑了一盆冷水。「你瘋了嗎?這個技術根本不存在!」一個工程師說:「你如果硬要做的話,會把我們都給毀了。」
於是,當他從《鐵達尼號》獲得七千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四億元)分紅時,他立刻回去找那個工程師:「現在我已經有他媽的錢了,是時候該動手啦!」 這次,他追求完美的代價不是金錢,而是時間。並且,一晃就是十二年。
為了打造《阿凡達》絕美瑰麗的外星世界,在技術部分,他找來《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三部曲與《金剛》(King Kong)的特效團隊,從無到有,打造一個完全憑空想像出來的電影場景;他與索尼(SONY)合作,研發出特殊的3DFusion攝影器材。
在語言部分,他找來美國南加州大學的方言專家佛朗莫(Paul Frommer),花了四年的時間,結合非洲、中亞、高加索等語系,創造出一個全新的獨特語言系統,擁有完整的發音與文法。
在生態學上,柯麥隆也找來了生物學家為每一個植物、生物命名,也請來音樂學者編譜納美人的音樂,歷史教授群負責設計納美人的文化背景。由於當中包含的內容與細節實在太過複雜,柯麥隆甚至將之集結成書,編寫了一本長達三百五十頁的《潘朵拉百科大全》(Pandorapedia )。
他一面拍片,一面到處說服其他的導演也加入拍攝3D影片的行列,促使戲院革新設備,加快整個產業的發展速度。
「他在這十二年當中不是坐著等事情發生,而是到處奔跑,去催熟一個還未萌芽的市場,」奇幻文學基金會執行長朱學恆觀察,「絕大部分的成功者都是等待機會才乘勢而起,多少有點運氣的成分在;但柯麥隆是自己去開創一個時代,這是他最與眾不同之處。」
「這種事,全世界只有少數幾個瘋子做得出來,」科幻片始祖喬治.盧卡斯在看完電影後忍不住脫口而出:「說要挑戰我的人很多,但他真的做到了!」
如此龐大的作業,使得《阿凡達》的製作成本再創新高,超過了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六億元)。
有人問柯麥隆,每次都砸下這麼大成本,難道不怕風險?柯麥隆回答:「不管預算高低,電影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的產業,最大的風險就是你拍的電影跟別人一樣……,最大的風險,就是你不冒險……,」「只要我盡全力往高標準冒險,即使失敗了,還是會比停留原地走得更遠!」
如今,《阿凡達》上映六週,全球票房已經突破十八億美元,躍升影史上第一。這個為了夢想不惜傾注一切的瘋子,不只打破自己的紀錄,還在繼續改寫歷史!
延伸閱讀:柯麥隆電影作品大事紀
年份:1984年 作品名稱:《魔鬼終結者》 事蹟:個人第1部自編自導的電影
年份:1986年 作品名稱:《異形2》 事蹟:個人第1部全球票房超過1億美元的電影
年份:1989年 作品名稱:《無底洞》 事蹟:開創水底攝影與電腦合成特效新技術
年份:1991年 作品名稱:《魔鬼終結者2》 事蹟:影史上公認最複雜、完整的追逐戲大全
年份:1997年 作品名稱:《鐵達尼號》 事蹟:打造全球最大水景攝影棚,是影史上第二賣座的電影
年份:2009年 作品名稱:《阿凡達》 事蹟:開創3D電影新技術,是目前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
小檔案_柯麥隆 [ 隱藏 ]
出生:一九五四年
學歷:加州州立大學物理系輟學
經歷:特效助理、電影編劇、製片
地位:好萊塢最會賺錢的導演
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點子農場/咖啡杯底的那首詩
點子農場/咖啡杯底的那首詩
【經濟日報╱吳仁麟】 2010.01.25 02:39 am
現在,咖啡不只是咖啡了,咖啡已經成了一種生活。
曾幾何時,我們一天開始的生活動線早已經從「家to辦公室」變成「家to一杯咖啡to辦公室」,不信的話,每天早上上班時分站在辦公大樓門口看個五分鐘,幾乎是人人帶著一杯咖啡進公司。
台灣人一天會喝掉多少杯咖啡?零頭的先不算,光某大超商連鎖系統的保守估計數字是每家店一天至少賣出80杯外帶咖啡,這個數字再乘上這家超商的總店數,一年就是 5,000萬杯咖啡起跳。
5,000萬杯咖啡這個數字給了我很大的想像空間,一位朋友正好幫這家便利超商咖啡做廣告行銷,聊天時我建議她,何妨把這5,000萬個咖啡杯當成媒體來思考,讓每一杯咖啡都發揮出更大的價值。我在喝完一杯咖啡的時間裡,免費送給她五個點子:
1. 咖啡杯頭條:和報社合作,把每天報紙的頭條印成貼紙貼在咖啡杯上,喝咖啡看新聞還可以幫報紙促銷。
2. 咖啡杯語錄:把名言語錄印在咖啡杯上,邊喝咖啡可邊勵志,也可抒情。
3. 咖啡杯之星:把正妹型男的照片印在咖啡杯上,賞心悅目還可為演藝界新人打宣傳。
4. 咖啡杯旅行:把台灣的好風景印在咖啡杯上,提醒每個喝咖啡的人台灣有多美。
5. 咖啡大樂透:每一杯咖啡都是樂透彩券,天天在網路上開獎,買咖啡時只要多付十元就有希望天天中大獎。
和她聊完之後,我忽然發現自己還可以想出更多關於咖啡杯的點子,5,000萬個咖啡杯,當成是5,000萬分報紙或雜誌來用,那將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力啊!
但是,如果我能決定這5,000萬杯咖啡該怎麼用,我可能會做一件看來最沒有生產效益的事,那就是在把古今中外最好的詩找來,印在每個杯底。
想想看,5,000萬個咖啡杯被喝完的同時,就有5,000萬個人讀到一首詩,以咖啡、以詩開始每個人的一天,多美的畫面。
(作者email:udn@hotmail.com)
【經濟日報╱吳仁麟】 2010.01.25 02:39 am
現在,咖啡不只是咖啡了,咖啡已經成了一種生活。
曾幾何時,我們一天開始的生活動線早已經從「家to辦公室」變成「家to一杯咖啡to辦公室」,不信的話,每天早上上班時分站在辦公大樓門口看個五分鐘,幾乎是人人帶著一杯咖啡進公司。
台灣人一天會喝掉多少杯咖啡?零頭的先不算,光某大超商連鎖系統的保守估計數字是每家店一天至少賣出80杯外帶咖啡,這個數字再乘上這家超商的總店數,一年就是 5,000萬杯咖啡起跳。
5,000萬杯咖啡這個數字給了我很大的想像空間,一位朋友正好幫這家便利超商咖啡做廣告行銷,聊天時我建議她,何妨把這5,000萬個咖啡杯當成媒體來思考,讓每一杯咖啡都發揮出更大的價值。我在喝完一杯咖啡的時間裡,免費送給她五個點子:
1. 咖啡杯頭條:和報社合作,把每天報紙的頭條印成貼紙貼在咖啡杯上,喝咖啡看新聞還可以幫報紙促銷。
2. 咖啡杯語錄:把名言語錄印在咖啡杯上,邊喝咖啡可邊勵志,也可抒情。
3. 咖啡杯之星:把正妹型男的照片印在咖啡杯上,賞心悅目還可為演藝界新人打宣傳。
4. 咖啡杯旅行:把台灣的好風景印在咖啡杯上,提醒每個喝咖啡的人台灣有多美。
5. 咖啡大樂透:每一杯咖啡都是樂透彩券,天天在網路上開獎,買咖啡時只要多付十元就有希望天天中大獎。
和她聊完之後,我忽然發現自己還可以想出更多關於咖啡杯的點子,5,000萬個咖啡杯,當成是5,000萬分報紙或雜誌來用,那將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力啊!
但是,如果我能決定這5,000萬杯咖啡該怎麼用,我可能會做一件看來最沒有生產效益的事,那就是在把古今中外最好的詩找來,印在每個杯底。
想想看,5,000萬個咖啡杯被喝完的同時,就有5,000萬個人讀到一首詩,以咖啡、以詩開始每個人的一天,多美的畫面。
(作者email:udn@hotmail.com)
2010年1月23日 星期六
八大服務創新企業出爐
八大服務創新企業出爐(上)
‧遠見 2010/01/22
《遠見》第一屆服務創新大調查,以領導、市場導向、企業策略、服務研發、人力資源管理、組織學習、風險忍受能力、科技應用、企業合作網絡等面向進行企業自我評分,共647家企業,有八家企業獲得評審肯定,分別是:趨勢科技、104人力銀行、嘉豐海洋國...
【文/陳建豪、高怡凡】
成立20年的趨勢科技,向來被稱為台灣軟體業第一把交椅,也是少數有能力獨力研發、行銷全球、海外上市的業者。
本次服務創新調查中,趨勢的「領導」「市場導向」等面向獲得評審青睞,在整體業者偏弱的「服務研發」也有突出表現,可說是本屆647家受訪企業中,各面向整體水平最高的一家。
而趨勢旗下的創新服務是目前正火紅的雲端技術,更獲得評審一致肯定,也是公司近年在服務研發上的代表作。然而,這項劃時代的服務創新,卻來自一場不堪回首的企業危機事件。
兩小時大當機,引爆雲端技術
2005年4月,在日本引起軒然大波的電腦大當機事件,徹底改寫了趨勢的命運。該年4月23日清晨,日本許多航空公司、地鐵,甚至JR新幹線,電腦系統都出現當機狀態,乘客無法買票、地勤人員無法看到訂位狀況,全國公共交通系統幾乎陷入停擺,這些公司的共同特徵,都是採用趨勢的防毒軟體!
不到兩小時的當機風波,立刻讓趨勢股價狂跌,當時甫上任的執行長陳怡樺,也不得不在第一時間出來低頭道歉。
然而,趨勢到底犯了哪些錯?「病毒愈來愈難對付,客戶的電腦跑不動我們的解毒碼,就當機了……」回憶起四年前,趨勢科技全球研發暨大中華區業務執行副總張偉欽餘悸猶存。
就是這場夢魘,讓趨勢更堅定地開發新產品,以因應愈來愈強大的病毒挑戰。事件過後,陳怡樺飛往海外研發中心開會,但搞清楚不是病毒碼無效,而是因效能太強而在客戶電腦端跑不動後,她很快做了兩個決定。
當時外界預測,趨勢一定會開除這位寫出當機解毒碼的工程師,甚至整個研發團隊,好向客戶交代,但高層卻選擇力保這位工程師。
此後,趨勢決定革自己的命,顛覆防毒產業的既有思惟,毅然投入現在火熱、但當時冷門的雲端技術。從2005年開始,公司陸續投入將近3億美元的研發經費,不斷鑽研雲端運算。
「採雲端技術,就不再是利用客戶自己的電腦進行掃毒,而是以我們在網路上的伺服器掃毒,」張偉欽指出,雲端掃毒讓客戶電腦裡的防毒軟體愈來愈輕薄,不會占大量記憶體、干擾電腦作業,但防毒功能卻愈來愈強大。
這種能解決客戶使用不便的雲端防毒服務,果然為趨勢帶進更多客戶。在雲端技術加持下,趨勢去年的營收依舊突破千億日圓水準。
「現在雲端當紅,但當年我們開始研究時,也是在五里雲霧中,在摸索中學習,」但張偉欽強調,創新才是解決根本的良藥。
傾聽第一線聲音
由於趨勢的客戶散布全世界各地,台灣其實只占2%左右的營業額,因此張偉欽要求高階研發主管必須常到全球各地拜訪客戶,瞭解客戶需求。「我們公司花費最多的,第一是員工薪水,第二就是出差費用,接下來才是硬體設備。」
張偉欽坦承防毒軟體至今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重要的是在中毒之後如何降低損失。「與其強調百毒不侵,不如坦承跟客戶溝通,來做好中毒後如何盡快復原的準備。」
這也是趨勢近年大力推廣的「軟體服務化」(Software-As-A-Service)機制,軟體賣出後不代表顧客關係就此中止,反而該由綿密的後續服務來接手。
從當機事件找到開創新服務的契機,加上重視第一線客戶的聲音,並且善於激發每個員工的創意,難怪趨勢科技能成為創新服務的典範。
趨勢科技
成立時間:1988年
2008年營收:10.8億美元
員工人數:4200人
營業項目:防毒軟體銷售、資安服務
服務創新特色:
.提供新概念的雲端防毒服務,減少客戶端的電腦負載與當機風險,成為近年最受歡迎的全新產品
.要求研發工程師勤跑第一線,到現場傾聽客戶使用心聲,提供更完整的售後服務與解決方案
企業策略、風險忍受能力、市場導向 104人力銀行
化失業潮和客訴為商機,推二代人力銀行
在1996年首創以網路介面幫上班族找頭路、幫企業媒合人才的104人力銀行,前年營收已突破10億大關,囊括國內網路人力仲介高達75%市占率,每年替16.7萬家企業尋找到合適的人才。
在台灣首次的服務創新準備度調查,104在「企業策略」「風險忍受能力」「市場導向」三方面獲得肯定,評審推崇其善用服務創新開發新客戶,並藉此打造新獲利模式的表現。
面臨突然的金融海嘯,一手創辦104、最近剛滿50歲的104董事長楊基寬,同樣是以服務創新作為因應策略,企圖發展出新的獲利模式。
由於大企業自去年下半年起紛紛凍結人事,104主要獲利來源的企業徵人刊登費用因此大減。今年前三季營運雖然有獲利,卻較去年同期衰退27%。
大企業不徵才,轉攻微型企業
大公司的求才明顯減少,104乾脆改為瞄準中小企業、甚至微型企業,推出符合需求的即時服務,果然成功地帶動業績成長。
台灣有多達80萬家公司,是人數低於五人的微型企業,104在不景氣中適時推出「小美工作家」,替小公司尋找基層人力或兼職員工,如餐飲業、補習班、清潔業等。
「過去,路邊攤老闆不會想上104徵才,我們刊登徵人的費用最少也要2800元,但現在小美工作家最便宜只要888元!」楊基寬指出,企業規模不同,104推出的服務內容也就不同。
其中,「1310」專案就是因為這種需求應運而生的,可以堪稱是經典個案。
很多微型企業的情況是:短時間內急需人手、而且預算有限,所以過去都不是104的客戶群。1310專案強調1天內刊登完畢、3天內推薦人選面試、10天內完成媒合,人才到位後再進行收費。
改善了服務方案後,小美工作家果然替104成功地開拓陌生客戶,在公司整體營收滑落近三成時,來自中小企業的營收卻逆勢成長71%,預估明年還有四成的成長空間,創新服務也實質成為了難以想像的好業績。
不只找工作,也協助找職場
另外,楊基寬也從這波失業潮中,找到發展「第二代人力銀行」的靈感,不只替用戶找工作,也協助他們尋找職場的方向,「過去,上104找工作的人只有兩種結果:有找到、跟沒找到;既然沒找到工作,表示需求還沒被滿足,那就是我們的新機會!」
最近,104便在大陸推出這種新概念的服務,例如你要應徵一份海爾的工作,如果沒應徵上,會排出你在所有求職者中排名第幾?欠缺什麼能力或經歷,所以才沒被錄取,更進一步幫助求職者。
創新服務,起源自每一份客訴
身為人力市場的領航者,104的營運也沒有標竿樣板可參考,如何持續創新?答案很簡單,就是來自眾多用戶的不滿與批評。
不厭其煩地閱讀上百封的客戶抱怨郵件,是楊基寬透露每天必做的功課,也是他最大的創意發想來源。他最近就接到一位名校MBA畢業的職場新人,抱怨必須幫資深同事們買便當,每天中午的湯湯水水讓她萌生離職念頭。這些抱怨不但可看出年輕工作者的態度愈來愈差,當然也可推出相對應的新服務。
「未來,我們可以幫求職者診斷你會不會做人?請跟你同一家公司,或你之前任職公司的同事,匿名填寫對你的看法與建議,」楊基寬說道。
為鼓勵內部創意,104內部也有所謂「Call 110」創意提案平台,要求每位員工貢獻服務創新的想法,並且列入個人績效考核成績。
最近就有同事建議,公司的求職者資料庫其實是座寶山,擁有許多可開發的周邊商機。例如104可與旅遊業合作,在求職者轉換工作期間,寄送旅遊資訊或優惠折扣給他,甚至透過職場人脈追蹤,通知用戶他前一家公司的長官最近剛剛高升,需不需要幫他送花?
很多想法雖不太成熟,但服務創新只要有一個成功了,往往就是巨大的商機。
104人力銀行
成立時間:1996年
資本額:3.3億元
2008年營收:10.2億元
員工人數:438人
營業項目:網路人力仲介媒合
服務創新特色:
.推出前所未有的新服務,透過網路介面來媒合工作機會,並建構提供全職涯規劃的第二代人力銀行
.滿足利基客戶需求,針對小企業特性推出「小美工作家」與「1310」專案,讓小企業成為營收成長源
科技應用、市場導向 嘉豐海洋國際
科技化+客製化,創造水產差異化服務
文∕高宜凡
傳統產業怎麼做服務創新?這次在調查中脫穎而出的「嘉豐海洋國際」,就是最好的範例。
成立40年的嘉豐,不但是台灣水產外銷大王,也是30多家同業中唯一可同時做進、出口的,生產線遍及全球八地,還打進非洲、中東、俄羅斯、中南美等新興市場。
知名國際零售通路,例如美國的沃爾瑪(Wal-Mart)、Seafood Castle、墨西哥的Ocean Leader等,都是嘉豐的客戶群。
倉儲端E化+配送端M化
嘉豐和同業最大不同,在於它敢投資,並且運用科技的力量去提升服務品質。
2002年,嘉豐一口氣砸3億元購地,把公司從前鎮漁港遷到中鋼外圍的工業區,打造東南亞最先進、也是全台至今最大的自動化物流中心,提供近萬櫃位的倉儲空間,使魚貨得到零下25度C的低溫保鮮,同時提高服務效率與魚貨品質。
董事長特助黃中堅回想,「過去靠人工搬運不但累,要調整櫃位更是不可能,先來的產品都被堆在最下面,無法先進先出,」如今員工只須把貨送到倉庫口,其餘都靠機器自動化搞定,這套系統還能擔任客戶的「虛擬後勤」,協助掌控庫存狀況,提早詢問客戶是否需要配送。不過,當初這筆投資曾引起內部質疑,怕拖垮公司財務。
倉儲端e化後,接下來配送端要M化(Mobile,行動化)。近年嘉豐引進「GPS車隊動態回報系統」,讓物流過程更透明化、訊息化,只要登入系統便可看到全省趴趴走的30多台配送車,掌握每台的位置與送貨狀況。
「只要有高難度的訂單,例如要全程保證低溫的,大家都知道要找嘉豐,」物流事業處協理王德文笑說,縱使發生客訴,系統內的資訊也一目了然,方便釐清責任。
提供消費者一條龍服務
有了良好的物流服務品質,再來是產品面的加強。
為瞭解市場脈動,嘉豐每天一早召開晨會,搜集各國水產訊息與相關消費數據,藉由掌握消費者喜好,開發符合需求的產品。
此外,公司也刻意吸收雙語人才。走進高雄總公司辦公室,你可以聽到講英文、日文、甚至西班牙文的年輕員工,正在向各國客戶討論訂單。
為符合客戶需求,外銷之前,嘉豐也會幫忙做半加工,如切頭去尾、除鱗、挑刺、切片、上佐料等,把單純的魚蝦做出上百種變化,提供魚排、魚頭、魚柳、蝦球、裹粉蝦、春捲蝦等各種用途的產品。
看中愈來愈蓬勃的網路消費,最近嘉豐也從B2B跨入B2C,建立網路商店「新鮮市集」,幫消費者宅配魚貨食品,提供「從農場到餐桌」(From farm to table)的一條龍服務。
這幾年,嘉豐還把魚貨處理過後的魚皮、魚鱗等物料,轉賣給保養品廠商,將之做為萃取膠原蛋白的原料。
擔任財務副總的老闆娘徐玥圓妙喻,「這叫下腳料變黃金!」
挑戰:垂直整合、分散風險
對水產這一行來說,現在最大風險來自氣候變遷,近年幾個魚貨主力國都曾遭寒害侵襲,導致全球供應吃緊,價格也趨於紊亂,讓嘉豐這三年來的業績出現停滯。
嘉豐總經理何山田評估,在這種趨勢下,目前貢獻全球42%魚產的養殖漁業,未來的比重可望超過海洋捕撈。如何掌握養殖魚源,成為業者最大的挑戰。
為分散風險,嘉豐一來把主力產品線布局在吳郭魚、蝦類、鯰魚等大眾化價位,更早在20年前就進入亞熱帶氣候的廣東、海南、泰國、越南、緬甸等地投資,找當地漁戶合作契養,提升供給穩定度與調度彈性。
策略的確有效。前年大陸華南一帶遭寒害侵襲,許多同業無法供貨,嘉豐立刻熱帶地區調貨,成功進入全球最大超市沃爾瑪t的供應鏈,甚至還獲得四成的加價。
「要進沃爾瑪很不容易,因為它要求一年365天都不能斷貨!」黃中堅透露。
在中游做大之後,嘉豐未來把眼光放在整合上下游,陸續進入研發種苗、飼料、養殖、加工、通路等領域。雖是傳統水產業,嘉豐卻懂得活用科技替服務創造差異化,讓自己變成傳統產業裡的高科技業。
嘉豐海洋國際
成立時間:1969年
資本額:6.8億元
2008年營收:34.9億元
員工人數:123人
營業項目:水產加工貿易、生鮮魚貨批發物流、網路生鮮宅配
服務創新特色:
.善用科技提升服務效率,解決麻煩的搬運、配送、調貨問題,讓客戶隨時掌握配送狀況與產品鮮度
.配合客戶需求打造客製化產品,可讓一款魚有上百種變化,並從B2B物流跨入B2C消費市場
領導、市場導向、科技應用 墾丁悠活麗緻度假村
開門、購物、吃飯,一個RFID手環搞定
位於國境之南的墾丁,一向是台灣人最嚮往的島內桃花源,用熱情的陽光跟湛藍的海水,吸引著每位旅人。每到旅遊旺季,墾丁大街上總是人聲鼎沸。
但位於墾丁西南角的「悠活度假村」,位置不在觀光鬧區,也不靠《海角七号》電影宣傳,反而以獨特的服務吸引客人。儘管2009年有八八水災,但悠活這三年來業績依舊穩定維持在4億元上下。
不久前,華人名導李安到墾丁勘景,據傳就是投宿到悠活。
這次調查中,悠活不但在「領導」「市場導向」「科技應用」等面向表現優異,更不斷推出服務創新,提升賦予客人的價值。
引進RFID,顧客休閒新體驗
去年起,悠活砸下約4000萬元,打造全台第一間應用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的休閒飯店,讓RFID結合房卡、電子錢包、定位等功能,提供客人更便利、獨特的休閒體驗。
現在到悠活,房客都會收到專屬的RIFD手環,可以拿來開房門、購買商品、到餐廳吃飯,如果不小心迷路,館內雷達也找得到你,幫你聯絡親友,讓每位客人放鬆地拋開鑰匙、錢包、還有緊繃的心情。
離開時,RFID手環也完整記錄客人住房期間的開銷,只需一分鐘就能完成退房手續。
對內而言,RFID也可掌握員工分布位置,方便人力調度,並加快後台財務處理效率。更重要的是,這樣每個員工都有更多時間服務客人,不必將上班時間都花在管理的手續上。
悠活董事長曾忠信評估,雖然啟用時間不久,還無法完整評估RFID的效益,「但我們的散客數量已多了三成,」很多人都特地來嘗試這項新服務,「悠活是以水上活動為主,而且家庭客居多,你看有誰去游泳時還帶錢包的?老人跟小孩更是最需要RFID的使用者。」
顧客意見也是悠活服務創新的點子來源。顧客離開前的意見調查表,網路上的客服信箱、各部門的工作日誌,都是蒐集情報的系統。如顧客曾抱怨,兒童旅館的床鋪直角太尖銳,怕傷到喜歡跑跳的孩子們,悠活立刻全部改為圓邊床型。
為了讓客人離開前可以睡到自然醒,不必趕起床吃早餐,悠活做過許多嘗試。如延長早餐供餐時間到中午、提出消費抵用方法,用餐券換購紀念品等。
曾忠信強調,執行服務創新能否成功,「就看你是站在消費者那邊?還是站在自己的營收這邊?」為了顧客滿意,些許的流程改變與資源付出,都是應該的。
近年,悠活也陸續推出「兒童旅館」與「單車旅館」,及強調隱密感、質樸之美的「牡丹灣」,不僅創意與績效突出,更一再刷新休閒產業的經營視野。
曾忠信認為,未來台灣一定得靠生活產業,才能與國際競爭,台灣有善良的人民,最適合做深度服務及優質生活產業,一起營造「華人世界的夏威夷」。
墾丁悠活麗緻度假村
成立時間:1994年
2008年營收:3.7億元
員工人數:333人
營業項目:休閒度假村、海水浴場
服務創新特色:
.活用科技介面提升服務品質,賦予客人獨特的休閒體驗提升服務的便利性與後續行銷效益
.不斷提出新概念的服務內涵,如全國首創的兒童旅館及單車旅館,強調隱私感的高級Villa牡丹灣
八大服務創新企業出爐(下)
‧遠見 2010/01/22
如何在法規限制多、競爭者眾的金融業脫穎而出?中租迪和第一個祕訣,就是服務那批其他同業看不上眼的邊緣客戶。
【文/陳建豪、高怡凡】
風險忍受能力、市場導向 中租迪和
同業看不上的邊緣客戶,就是服務的起點
礙於法規限制與必須考慮風險因素,在一般人的想像中,金融業往往與「創新」有段遙遠距離。
不過創立30餘年、主要業務是提供融資、租賃服務給中小企業的中租迪和,算是金融業裡的異數。在這次評選中,中租迪和的「風險忍受能力」與「市場導向」兩大面向最受評審肯定,在產品推陳出新之餘,也能兼顧風險管控。
「能平衡風險與創新,就能創造最大利潤!」在金融業資歷超過30年的中租迪和董事長陳鳳龍舉例,這次引起全球金融海嘯的連動債,的確有其創新之處,可惜風險管控這端沒做好,最後成了失敗之作。
如何在法規限制多、競爭者眾的金融業脫穎而出?中租迪和第一個祕訣,就是服務那批其他同業看不上眼的邊緣客戶。
如2004年,中租迪和便創下業界先例,對漁業客戶提供魚貨擔保品的融資服務,打破過去銀行必須車子、房子等不動產做擔保的限制,讓遠洋漁民在出海前能先獲得一筆資金,購置機具油料、發船員薪水,度過等待魚獲的資金空窗期。
這項創意的發想很簡單,來自公司每年的創意競賽提案,由時常接觸高雄漁民的業務同仁所提出。
不過即便多位主管認可這樣的創新,但基於金融業掌控風險為先的慣例,公司一開始只成立小規模的「課」級單位嘗試,營運順利後才正式跟全國漁民招手宣傳。
把風險掌控轉為創新動能
擁有30年、數十萬筆企業戶資料的風險計算公式,更是他們異於其他業者的創新資產。有了這套風險掌控機制,只要輸入新客戶近三年的資料,中租迪和就能推算出風險高低,依此為不同客戶量身打造最適宜的貸款利率。
「我們現在決定一筆案件的貸款與否,公式計算結果占70%的比重,人為判斷只占30%,」陳鳳龍強調70%的數字是他們一路從零開始努力而來,未來希望逐步加高公式的比重,減少風險。
不但要吸引眾多小企業業務,甚至連個體戶也不放過。比如說,一般人想訂作假髮、付昂貴的補習費、買高價越野機車,只要需求超過2萬塊,都可以找中租迪和貸款,「那些被一般銀行拒絕的,就是我們的機會,」陳鳳龍透露,雖然為數眾多的微型貸款獲利有限,但這種能在細節處理上創新、又能兼顧風險的案子,就是最大的服務創新。
中租迪和
成立時間:1980年
2008年營收:289.4億元
員工人數:834
營業項目:分期付款業務、租賃業務、國內應收帳款受讓管理、投資等業務
服務創新特色:
.開發各不同族群所需之金融商品,例如為漁民開創將魚貨視為擔保品
.將企業資料庫,轉化為風險計算公式,在風險與創新中找平衡
企業策略、組織學習 誠品書店
開商場、辦展演,從書店化身文創平台
在國內首次創新服務準備度調查中,成立剛滿20年的誠品可說是最大贏家之一。九大面向中即有六項獲得肯定,其中最為評審津津樂道的服務創新,莫過於打造人文氣息濃厚的24小時書店。
然而,這項不打烊的招牌服務,當初是如何發想出來的?
誠品第二代接班人、執行副總吳旻潔透露,當初這個創意其實來自於客人對誠品的期待。在一次徵文比賽中,他們廣邀全國讀者一起想像,未來的誠品還能怎麼變化?「24小時營業的書店」就是當時讀者提供的點子。
這項既簡單又影響深遠的服務創新,不但成了誠品的註冊商標,也大為增加與消費者接觸的機會,讓誠品成為不熄燈的文化之光。
發揮品牌力,辦國際級大展
67年次的吳旻潔,接班兩年來更進一步推動多項創新服務,帶領誠品一再跨出傳統書店及零售業的經營格局。
現在誠品最值錢的,已經不是硬體,而是品牌與形象。
比方說,誠品過去一年雖然舉辦多達約3000場藝文展演,但場地都在自家書店或商場,然而吳旻潔就跨出這個門檻。正在台北美術館熱烈展出的《蔡國強泡美術館》,就是傾全力主辦的國際大師級展覽。
為何想承辦這麼高難度的活動?吳旻潔強調,因為誠品未來的定位不再是書店,而是要成為新一代的文創產業平台,必須向外界證明他們有承辦大型活動的能力,過去誠品內部的活動最多幾百人,這次要挑戰30萬人。
其實,這已經不是誠品第一次跳躍式的跨界經營。2005年決定成立1萬4000坪的信義旗艦店時,當時只有6個月不到的籌備時間,之前最大的敦南店面積也不過4000坪,外界莫不觀望。
不過創新也不是一直埋頭往前衝就行,吳旻潔今年也喊停了一些計畫,並同時生出新的策略。
例如是誠品原本打算開放加盟的策略,但是已喊卡,因為誠品比較適合開大型旗艦店。吳旻潔分析,誠品以創造文化場域為目標,需要很大的空間來呈現氛圍。若是小型書店格局,特色無法淋漓盡致的發揮,遲早會淪落至和別人打價格戰的泥沼。
走出傳統書店的經營格局,吳旻潔領軍的新誠品,未來仍會不斷嘗試各種服務創新的可能性。
誠品書店
成立時間:1989年
資本額:10.7億元
2008年營收:91.5億元
員工人數:1190人
營業項目:圖書文具、日用百貨、餐廳業務、藝文展演活動
服務創新特色:
.翻新書店經營模式,陸續跨入百貨、餐廳、商場、藝文展演等領域,改變提供給客戶的核心價值
.降低會員卡申辦及續卡門檻,重視客戶黏著度更甚於消費量,讓誠品品牌更加可親近
組織學習、服務研發、人力資源管理 和樂家居館
運用現場員工創意,打造服務創新
對於最接近終端消費者的零售通路來說,門市員工往往是服務系統裡最不穩定的一環。但成立12年的和樂家居館(HOLA)卻反其道而行,不斷激勵前線員工主動出擊,把服務現場當成戰場,勇於引爆服務創新的火花。
本次調查中,和樂家居館在「組織學習」「服務研發」「人力資源管理」等項目表現傑出,這些正是運用現場員工創意,所打造的服務創新。
三年來業績穩定成長的特力和樂,已擺脫12年前創立時的賣場格局,近年陸續成立裝潢及修繕服務團隊,提供更完整的居家用品解決方案。
這些經營策略的變化,其實都是根據顧客需求而轉變。和樂家居館有一套顧客資訊蒐集機制,觀察客戶的屬性、需求喜好、購買金額、對產品的建議等,並透過每天的日報表層層上報、匯集,一有好建議分店便立即回報總部,甚至可自行著手實驗,快速實現客人的期待。
例如幫客人奉上熱茶的貼心服務,就是來自羅東店的創意,大受歡迎後便推廣到全國各店,如今成為一項服務特色。
商品概念生活化,重服務品質
和樂家居館總經理蔡玲君分析,12年前剛成立時,提供的服務方式較傾向自助式,盡量不打擾客人,但現在的商品發展愈來愈專業、複雜,很多品類消費者都需要諮詢。
因應這股趨勢,商場端架開始走生活提案風格,把不同品項整合起來,打造成顧客期待的居家情境。如最近的耶誕商品提案,就包含了家飾、餐具、禮品、香氛等產品。
有了新穎的商品概念,還得用優質的服務吸引客人回籠。幾年前,特力和樂就率同業之先,聘請神祕客深入門市,隨時測試第一線人員的服務水平。
同時,總部也授權各分店主管自行應變,主動在現場解決顧客的不滿,而不是照SOP程序讓客人感到不耐。
為尋找具備服務熱忱的人才,和樂家居館對第一線人員的養成也很講究。除了面試前先進行人格篩選與性向分析,還有一系列訓練課程,也讓員工輪調不同產品部門。像是燈具、寢具、窗簾、地毯等,其實都需要不少專業知識「賣花瓶和門簾,甚至要懂點風水,才能回答客人的提問,」蔡玲君說。
把員工當成服務創新的推動與執行者,而不是強迫推銷的銷售機器,和樂家居館吸引顧客上門的地方就在這裡。
和樂家居館
成立時間:1997年
資本額:4.2億元
2008年營收:35.5億元
員工人數:817人
營業項目:居家及家飾用品連鎖店
服務創新特色:
.不斷提升服務價值,從賣東西的零售賣場,進化至扮演居家風格顧問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授權第一線員工,勤於蒐集顧客需求,做為商品設計與內部營運的參考,並主動在現場解決問題
風險忍受力、企業合作網絡 福委公司
福利資訊平台,為企業打理職工福利事務
台灣首次的「服務創新準備度」大調查,有家成立才三年的小公司「福委」,意外引起研究團隊的重視與討論。
看公司名字大概就猜得到,這是家扮演企業地下福委總幹事、解決瑣碎職工福利事務的公司。
雖然規模還不大,但這家公司不但點子很酷,更在「風險忍受力」與「企業合作網絡」這兩項台灣業者普遍較弱的面向上,表現突出。
今年才36歲的福委總經理施世昌,過去在電子業人資部門任職時發現,職工福利其實是塊空白市場,因為政府規定企業得提撥員工福利金,但當福委的人多是員工兼職做,「而且不管怎麼做都會被罵!」他笑說,這些人不但要奉獻自己的公餘時間,還得面對大批供應商與同仁的抱怨。眼見年關將至,又是這批人的痛苦期,不是忙著消化福利預算,就是要為一年一度的尾牙活動奔波。
看中這塊有資金、有群眾,卻不專業、缺乏創意、又充滿抱怨的三不管地帶。於是,全台第一家專門承包企業職工福利的公司誕生了。
一開始沒有知名度時,福委先幫企業談特約商店、辦團康園遊會、或設計聯誼活動。
建資訊平台,提供客製化福利
但福委不是只辦活動而已,他事實上是希望提供各大小企業福委會的服務平台,因此砸下逾2000萬元,建置一套完整的福利資訊平台,提供各種客製化、個人化、互動化的服務。
現在登入系統,每家企業都可看到自家的福委資訊網站,員工可登入選擇自己想要的三節禮品、投票挑選旅遊行程、瀏覽內部訊息、參加團購、或查詢下班後可到哪家特約店消費,一共提供了近百種福利服務,甚至可以當企業內部資訊平台,在上面跑公文、貼訊息。
目前福委公司的客戶群已超過200家,共服務超過14萬名員工,包括友達、鴻海、台積電、工研院等大公司,都是他們的客戶。施世昌坦言,如果沒有資訊平台來為服務加值,只幫企業辦活動、買東西,福委公司的價值很容易被取代。
雖然不是什麼驚人創意,但由於福利業務涵蓋相當繁雜,因此經驗才是最大的進入門檻。「現在光線上投票表決,我們就有八種方式可以用,」施世昌強調,四年來累積的經驗,才是福委最大的競爭力。
未來,福委還打算推動跨平台互動,讓團購、聯誼活動跨公司進行。「再不久,很多人都會把不要的尾牙禮品放上網賣……」「社區管委會可以copy我們的模式嗎?」腦筋轉得快的他,似乎又想到了什麼點子。
評審委員觀察,福委勝在勇於嘗試創新,彌補現有的市場缺口,不過營運時間仍短,後勢發展有待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懂得把客戶的痛苦,變成自己的好生意,這便是福委創新服務的最大動力。
福委公司
成立時間:2006年5月
資本額:500萬元
2008年營收:2000萬元
員工人數:25人
營業項目:承包企業福委業務
服務創新特色:
.推出前所未有的新服務,專門承包企業職工福利業務改善使用體驗
.運用科技平台為服務加值,為客戶打造專屬福利資訊網站,提供客製化服務
‧遠見 2010/01/22
《遠見》第一屆服務創新大調查,以領導、市場導向、企業策略、服務研發、人力資源管理、組織學習、風險忍受能力、科技應用、企業合作網絡等面向進行企業自我評分,共647家企業,有八家企業獲得評審肯定,分別是:趨勢科技、104人力銀行、嘉豐海洋國...
【文/陳建豪、高怡凡】
成立20年的趨勢科技,向來被稱為台灣軟體業第一把交椅,也是少數有能力獨力研發、行銷全球、海外上市的業者。
本次服務創新調查中,趨勢的「領導」「市場導向」等面向獲得評審青睞,在整體業者偏弱的「服務研發」也有突出表現,可說是本屆647家受訪企業中,各面向整體水平最高的一家。
而趨勢旗下的創新服務是目前正火紅的雲端技術,更獲得評審一致肯定,也是公司近年在服務研發上的代表作。然而,這項劃時代的服務創新,卻來自一場不堪回首的企業危機事件。
兩小時大當機,引爆雲端技術
2005年4月,在日本引起軒然大波的電腦大當機事件,徹底改寫了趨勢的命運。該年4月23日清晨,日本許多航空公司、地鐵,甚至JR新幹線,電腦系統都出現當機狀態,乘客無法買票、地勤人員無法看到訂位狀況,全國公共交通系統幾乎陷入停擺,這些公司的共同特徵,都是採用趨勢的防毒軟體!
不到兩小時的當機風波,立刻讓趨勢股價狂跌,當時甫上任的執行長陳怡樺,也不得不在第一時間出來低頭道歉。
然而,趨勢到底犯了哪些錯?「病毒愈來愈難對付,客戶的電腦跑不動我們的解毒碼,就當機了……」回憶起四年前,趨勢科技全球研發暨大中華區業務執行副總張偉欽餘悸猶存。
就是這場夢魘,讓趨勢更堅定地開發新產品,以因應愈來愈強大的病毒挑戰。事件過後,陳怡樺飛往海外研發中心開會,但搞清楚不是病毒碼無效,而是因效能太強而在客戶電腦端跑不動後,她很快做了兩個決定。
當時外界預測,趨勢一定會開除這位寫出當機解毒碼的工程師,甚至整個研發團隊,好向客戶交代,但高層卻選擇力保這位工程師。
此後,趨勢決定革自己的命,顛覆防毒產業的既有思惟,毅然投入現在火熱、但當時冷門的雲端技術。從2005年開始,公司陸續投入將近3億美元的研發經費,不斷鑽研雲端運算。
「採雲端技術,就不再是利用客戶自己的電腦進行掃毒,而是以我們在網路上的伺服器掃毒,」張偉欽指出,雲端掃毒讓客戶電腦裡的防毒軟體愈來愈輕薄,不會占大量記憶體、干擾電腦作業,但防毒功能卻愈來愈強大。
這種能解決客戶使用不便的雲端防毒服務,果然為趨勢帶進更多客戶。在雲端技術加持下,趨勢去年的營收依舊突破千億日圓水準。
「現在雲端當紅,但當年我們開始研究時,也是在五里雲霧中,在摸索中學習,」但張偉欽強調,創新才是解決根本的良藥。
傾聽第一線聲音
由於趨勢的客戶散布全世界各地,台灣其實只占2%左右的營業額,因此張偉欽要求高階研發主管必須常到全球各地拜訪客戶,瞭解客戶需求。「我們公司花費最多的,第一是員工薪水,第二就是出差費用,接下來才是硬體設備。」
張偉欽坦承防毒軟體至今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重要的是在中毒之後如何降低損失。「與其強調百毒不侵,不如坦承跟客戶溝通,來做好中毒後如何盡快復原的準備。」
這也是趨勢近年大力推廣的「軟體服務化」(Software-As-A-Service)機制,軟體賣出後不代表顧客關係就此中止,反而該由綿密的後續服務來接手。
從當機事件找到開創新服務的契機,加上重視第一線客戶的聲音,並且善於激發每個員工的創意,難怪趨勢科技能成為創新服務的典範。
趨勢科技
成立時間:1988年
2008年營收:10.8億美元
員工人數:4200人
營業項目:防毒軟體銷售、資安服務
服務創新特色:
.提供新概念的雲端防毒服務,減少客戶端的電腦負載與當機風險,成為近年最受歡迎的全新產品
.要求研發工程師勤跑第一線,到現場傾聽客戶使用心聲,提供更完整的售後服務與解決方案
企業策略、風險忍受能力、市場導向 104人力銀行
化失業潮和客訴為商機,推二代人力銀行
在1996年首創以網路介面幫上班族找頭路、幫企業媒合人才的104人力銀行,前年營收已突破10億大關,囊括國內網路人力仲介高達75%市占率,每年替16.7萬家企業尋找到合適的人才。
在台灣首次的服務創新準備度調查,104在「企業策略」「風險忍受能力」「市場導向」三方面獲得肯定,評審推崇其善用服務創新開發新客戶,並藉此打造新獲利模式的表現。
面臨突然的金融海嘯,一手創辦104、最近剛滿50歲的104董事長楊基寬,同樣是以服務創新作為因應策略,企圖發展出新的獲利模式。
由於大企業自去年下半年起紛紛凍結人事,104主要獲利來源的企業徵人刊登費用因此大減。今年前三季營運雖然有獲利,卻較去年同期衰退27%。
大企業不徵才,轉攻微型企業
大公司的求才明顯減少,104乾脆改為瞄準中小企業、甚至微型企業,推出符合需求的即時服務,果然成功地帶動業績成長。
台灣有多達80萬家公司,是人數低於五人的微型企業,104在不景氣中適時推出「小美工作家」,替小公司尋找基層人力或兼職員工,如餐飲業、補習班、清潔業等。
「過去,路邊攤老闆不會想上104徵才,我們刊登徵人的費用最少也要2800元,但現在小美工作家最便宜只要888元!」楊基寬指出,企業規模不同,104推出的服務內容也就不同。
其中,「1310」專案就是因為這種需求應運而生的,可以堪稱是經典個案。
很多微型企業的情況是:短時間內急需人手、而且預算有限,所以過去都不是104的客戶群。1310專案強調1天內刊登完畢、3天內推薦人選面試、10天內完成媒合,人才到位後再進行收費。
改善了服務方案後,小美工作家果然替104成功地開拓陌生客戶,在公司整體營收滑落近三成時,來自中小企業的營收卻逆勢成長71%,預估明年還有四成的成長空間,創新服務也實質成為了難以想像的好業績。
不只找工作,也協助找職場
另外,楊基寬也從這波失業潮中,找到發展「第二代人力銀行」的靈感,不只替用戶找工作,也協助他們尋找職場的方向,「過去,上104找工作的人只有兩種結果:有找到、跟沒找到;既然沒找到工作,表示需求還沒被滿足,那就是我們的新機會!」
最近,104便在大陸推出這種新概念的服務,例如你要應徵一份海爾的工作,如果沒應徵上,會排出你在所有求職者中排名第幾?欠缺什麼能力或經歷,所以才沒被錄取,更進一步幫助求職者。
創新服務,起源自每一份客訴
身為人力市場的領航者,104的營運也沒有標竿樣板可參考,如何持續創新?答案很簡單,就是來自眾多用戶的不滿與批評。
不厭其煩地閱讀上百封的客戶抱怨郵件,是楊基寬透露每天必做的功課,也是他最大的創意發想來源。他最近就接到一位名校MBA畢業的職場新人,抱怨必須幫資深同事們買便當,每天中午的湯湯水水讓她萌生離職念頭。這些抱怨不但可看出年輕工作者的態度愈來愈差,當然也可推出相對應的新服務。
「未來,我們可以幫求職者診斷你會不會做人?請跟你同一家公司,或你之前任職公司的同事,匿名填寫對你的看法與建議,」楊基寬說道。
為鼓勵內部創意,104內部也有所謂「Call 110」創意提案平台,要求每位員工貢獻服務創新的想法,並且列入個人績效考核成績。
最近就有同事建議,公司的求職者資料庫其實是座寶山,擁有許多可開發的周邊商機。例如104可與旅遊業合作,在求職者轉換工作期間,寄送旅遊資訊或優惠折扣給他,甚至透過職場人脈追蹤,通知用戶他前一家公司的長官最近剛剛高升,需不需要幫他送花?
很多想法雖不太成熟,但服務創新只要有一個成功了,往往就是巨大的商機。
104人力銀行
成立時間:1996年
資本額:3.3億元
2008年營收:10.2億元
員工人數:438人
營業項目:網路人力仲介媒合
服務創新特色:
.推出前所未有的新服務,透過網路介面來媒合工作機會,並建構提供全職涯規劃的第二代人力銀行
.滿足利基客戶需求,針對小企業特性推出「小美工作家」與「1310」專案,讓小企業成為營收成長源
科技應用、市場導向 嘉豐海洋國際
科技化+客製化,創造水產差異化服務
文∕高宜凡
傳統產業怎麼做服務創新?這次在調查中脫穎而出的「嘉豐海洋國際」,就是最好的範例。
成立40年的嘉豐,不但是台灣水產外銷大王,也是30多家同業中唯一可同時做進、出口的,生產線遍及全球八地,還打進非洲、中東、俄羅斯、中南美等新興市場。
知名國際零售通路,例如美國的沃爾瑪(Wal-Mart)、Seafood Castle、墨西哥的Ocean Leader等,都是嘉豐的客戶群。
倉儲端E化+配送端M化
嘉豐和同業最大不同,在於它敢投資,並且運用科技的力量去提升服務品質。
2002年,嘉豐一口氣砸3億元購地,把公司從前鎮漁港遷到中鋼外圍的工業區,打造東南亞最先進、也是全台至今最大的自動化物流中心,提供近萬櫃位的倉儲空間,使魚貨得到零下25度C的低溫保鮮,同時提高服務效率與魚貨品質。
董事長特助黃中堅回想,「過去靠人工搬運不但累,要調整櫃位更是不可能,先來的產品都被堆在最下面,無法先進先出,」如今員工只須把貨送到倉庫口,其餘都靠機器自動化搞定,這套系統還能擔任客戶的「虛擬後勤」,協助掌控庫存狀況,提早詢問客戶是否需要配送。不過,當初這筆投資曾引起內部質疑,怕拖垮公司財務。
倉儲端e化後,接下來配送端要M化(Mobile,行動化)。近年嘉豐引進「GPS車隊動態回報系統」,讓物流過程更透明化、訊息化,只要登入系統便可看到全省趴趴走的30多台配送車,掌握每台的位置與送貨狀況。
「只要有高難度的訂單,例如要全程保證低溫的,大家都知道要找嘉豐,」物流事業處協理王德文笑說,縱使發生客訴,系統內的資訊也一目了然,方便釐清責任。
提供消費者一條龍服務
有了良好的物流服務品質,再來是產品面的加強。
為瞭解市場脈動,嘉豐每天一早召開晨會,搜集各國水產訊息與相關消費數據,藉由掌握消費者喜好,開發符合需求的產品。
此外,公司也刻意吸收雙語人才。走進高雄總公司辦公室,你可以聽到講英文、日文、甚至西班牙文的年輕員工,正在向各國客戶討論訂單。
為符合客戶需求,外銷之前,嘉豐也會幫忙做半加工,如切頭去尾、除鱗、挑刺、切片、上佐料等,把單純的魚蝦做出上百種變化,提供魚排、魚頭、魚柳、蝦球、裹粉蝦、春捲蝦等各種用途的產品。
看中愈來愈蓬勃的網路消費,最近嘉豐也從B2B跨入B2C,建立網路商店「新鮮市集」,幫消費者宅配魚貨食品,提供「從農場到餐桌」(From farm to table)的一條龍服務。
這幾年,嘉豐還把魚貨處理過後的魚皮、魚鱗等物料,轉賣給保養品廠商,將之做為萃取膠原蛋白的原料。
擔任財務副總的老闆娘徐玥圓妙喻,「這叫下腳料變黃金!」
挑戰:垂直整合、分散風險
對水產這一行來說,現在最大風險來自氣候變遷,近年幾個魚貨主力國都曾遭寒害侵襲,導致全球供應吃緊,價格也趨於紊亂,讓嘉豐這三年來的業績出現停滯。
嘉豐總經理何山田評估,在這種趨勢下,目前貢獻全球42%魚產的養殖漁業,未來的比重可望超過海洋捕撈。如何掌握養殖魚源,成為業者最大的挑戰。
為分散風險,嘉豐一來把主力產品線布局在吳郭魚、蝦類、鯰魚等大眾化價位,更早在20年前就進入亞熱帶氣候的廣東、海南、泰國、越南、緬甸等地投資,找當地漁戶合作契養,提升供給穩定度與調度彈性。
策略的確有效。前年大陸華南一帶遭寒害侵襲,許多同業無法供貨,嘉豐立刻熱帶地區調貨,成功進入全球最大超市沃爾瑪t的供應鏈,甚至還獲得四成的加價。
「要進沃爾瑪很不容易,因為它要求一年365天都不能斷貨!」黃中堅透露。
在中游做大之後,嘉豐未來把眼光放在整合上下游,陸續進入研發種苗、飼料、養殖、加工、通路等領域。雖是傳統水產業,嘉豐卻懂得活用科技替服務創造差異化,讓自己變成傳統產業裡的高科技業。
嘉豐海洋國際
成立時間:1969年
資本額:6.8億元
2008年營收:34.9億元
員工人數:123人
營業項目:水產加工貿易、生鮮魚貨批發物流、網路生鮮宅配
服務創新特色:
.善用科技提升服務效率,解決麻煩的搬運、配送、調貨問題,讓客戶隨時掌握配送狀況與產品鮮度
.配合客戶需求打造客製化產品,可讓一款魚有上百種變化,並從B2B物流跨入B2C消費市場
領導、市場導向、科技應用 墾丁悠活麗緻度假村
開門、購物、吃飯,一個RFID手環搞定
位於國境之南的墾丁,一向是台灣人最嚮往的島內桃花源,用熱情的陽光跟湛藍的海水,吸引著每位旅人。每到旅遊旺季,墾丁大街上總是人聲鼎沸。
但位於墾丁西南角的「悠活度假村」,位置不在觀光鬧區,也不靠《海角七号》電影宣傳,反而以獨特的服務吸引客人。儘管2009年有八八水災,但悠活這三年來業績依舊穩定維持在4億元上下。
不久前,華人名導李安到墾丁勘景,據傳就是投宿到悠活。
這次調查中,悠活不但在「領導」「市場導向」「科技應用」等面向表現優異,更不斷推出服務創新,提升賦予客人的價值。
引進RFID,顧客休閒新體驗
去年起,悠活砸下約4000萬元,打造全台第一間應用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的休閒飯店,讓RFID結合房卡、電子錢包、定位等功能,提供客人更便利、獨特的休閒體驗。
現在到悠活,房客都會收到專屬的RIFD手環,可以拿來開房門、購買商品、到餐廳吃飯,如果不小心迷路,館內雷達也找得到你,幫你聯絡親友,讓每位客人放鬆地拋開鑰匙、錢包、還有緊繃的心情。
離開時,RFID手環也完整記錄客人住房期間的開銷,只需一分鐘就能完成退房手續。
對內而言,RFID也可掌握員工分布位置,方便人力調度,並加快後台財務處理效率。更重要的是,這樣每個員工都有更多時間服務客人,不必將上班時間都花在管理的手續上。
悠活董事長曾忠信評估,雖然啟用時間不久,還無法完整評估RFID的效益,「但我們的散客數量已多了三成,」很多人都特地來嘗試這項新服務,「悠活是以水上活動為主,而且家庭客居多,你看有誰去游泳時還帶錢包的?老人跟小孩更是最需要RFID的使用者。」
顧客意見也是悠活服務創新的點子來源。顧客離開前的意見調查表,網路上的客服信箱、各部門的工作日誌,都是蒐集情報的系統。如顧客曾抱怨,兒童旅館的床鋪直角太尖銳,怕傷到喜歡跑跳的孩子們,悠活立刻全部改為圓邊床型。
為了讓客人離開前可以睡到自然醒,不必趕起床吃早餐,悠活做過許多嘗試。如延長早餐供餐時間到中午、提出消費抵用方法,用餐券換購紀念品等。
曾忠信強調,執行服務創新能否成功,「就看你是站在消費者那邊?還是站在自己的營收這邊?」為了顧客滿意,些許的流程改變與資源付出,都是應該的。
近年,悠活也陸續推出「兒童旅館」與「單車旅館」,及強調隱密感、質樸之美的「牡丹灣」,不僅創意與績效突出,更一再刷新休閒產業的經營視野。
曾忠信認為,未來台灣一定得靠生活產業,才能與國際競爭,台灣有善良的人民,最適合做深度服務及優質生活產業,一起營造「華人世界的夏威夷」。
墾丁悠活麗緻度假村
成立時間:1994年
2008年營收:3.7億元
員工人數:333人
營業項目:休閒度假村、海水浴場
服務創新特色:
.活用科技介面提升服務品質,賦予客人獨特的休閒體驗提升服務的便利性與後續行銷效益
.不斷提出新概念的服務內涵,如全國首創的兒童旅館及單車旅館,強調隱私感的高級Villa牡丹灣
八大服務創新企業出爐(下)
‧遠見 2010/01/22
如何在法規限制多、競爭者眾的金融業脫穎而出?中租迪和第一個祕訣,就是服務那批其他同業看不上眼的邊緣客戶。
【文/陳建豪、高怡凡】
風險忍受能力、市場導向 中租迪和
同業看不上的邊緣客戶,就是服務的起點
礙於法規限制與必須考慮風險因素,在一般人的想像中,金融業往往與「創新」有段遙遠距離。
不過創立30餘年、主要業務是提供融資、租賃服務給中小企業的中租迪和,算是金融業裡的異數。在這次評選中,中租迪和的「風險忍受能力」與「市場導向」兩大面向最受評審肯定,在產品推陳出新之餘,也能兼顧風險管控。
「能平衡風險與創新,就能創造最大利潤!」在金融業資歷超過30年的中租迪和董事長陳鳳龍舉例,這次引起全球金融海嘯的連動債,的確有其創新之處,可惜風險管控這端沒做好,最後成了失敗之作。
如何在法規限制多、競爭者眾的金融業脫穎而出?中租迪和第一個祕訣,就是服務那批其他同業看不上眼的邊緣客戶。
如2004年,中租迪和便創下業界先例,對漁業客戶提供魚貨擔保品的融資服務,打破過去銀行必須車子、房子等不動產做擔保的限制,讓遠洋漁民在出海前能先獲得一筆資金,購置機具油料、發船員薪水,度過等待魚獲的資金空窗期。
這項創意的發想很簡單,來自公司每年的創意競賽提案,由時常接觸高雄漁民的業務同仁所提出。
不過即便多位主管認可這樣的創新,但基於金融業掌控風險為先的慣例,公司一開始只成立小規模的「課」級單位嘗試,營運順利後才正式跟全國漁民招手宣傳。
把風險掌控轉為創新動能
擁有30年、數十萬筆企業戶資料的風險計算公式,更是他們異於其他業者的創新資產。有了這套風險掌控機制,只要輸入新客戶近三年的資料,中租迪和就能推算出風險高低,依此為不同客戶量身打造最適宜的貸款利率。
「我們現在決定一筆案件的貸款與否,公式計算結果占70%的比重,人為判斷只占30%,」陳鳳龍強調70%的數字是他們一路從零開始努力而來,未來希望逐步加高公式的比重,減少風險。
不但要吸引眾多小企業業務,甚至連個體戶也不放過。比如說,一般人想訂作假髮、付昂貴的補習費、買高價越野機車,只要需求超過2萬塊,都可以找中租迪和貸款,「那些被一般銀行拒絕的,就是我們的機會,」陳鳳龍透露,雖然為數眾多的微型貸款獲利有限,但這種能在細節處理上創新、又能兼顧風險的案子,就是最大的服務創新。
中租迪和
成立時間:1980年
2008年營收:289.4億元
員工人數:834
營業項目:分期付款業務、租賃業務、國內應收帳款受讓管理、投資等業務
服務創新特色:
.開發各不同族群所需之金融商品,例如為漁民開創將魚貨視為擔保品
.將企業資料庫,轉化為風險計算公式,在風險與創新中找平衡
企業策略、組織學習 誠品書店
開商場、辦展演,從書店化身文創平台
在國內首次創新服務準備度調查中,成立剛滿20年的誠品可說是最大贏家之一。九大面向中即有六項獲得肯定,其中最為評審津津樂道的服務創新,莫過於打造人文氣息濃厚的24小時書店。
然而,這項不打烊的招牌服務,當初是如何發想出來的?
誠品第二代接班人、執行副總吳旻潔透露,當初這個創意其實來自於客人對誠品的期待。在一次徵文比賽中,他們廣邀全國讀者一起想像,未來的誠品還能怎麼變化?「24小時營業的書店」就是當時讀者提供的點子。
這項既簡單又影響深遠的服務創新,不但成了誠品的註冊商標,也大為增加與消費者接觸的機會,讓誠品成為不熄燈的文化之光。
發揮品牌力,辦國際級大展
67年次的吳旻潔,接班兩年來更進一步推動多項創新服務,帶領誠品一再跨出傳統書店及零售業的經營格局。
現在誠品最值錢的,已經不是硬體,而是品牌與形象。
比方說,誠品過去一年雖然舉辦多達約3000場藝文展演,但場地都在自家書店或商場,然而吳旻潔就跨出這個門檻。正在台北美術館熱烈展出的《蔡國強泡美術館》,就是傾全力主辦的國際大師級展覽。
為何想承辦這麼高難度的活動?吳旻潔強調,因為誠品未來的定位不再是書店,而是要成為新一代的文創產業平台,必須向外界證明他們有承辦大型活動的能力,過去誠品內部的活動最多幾百人,這次要挑戰30萬人。
其實,這已經不是誠品第一次跳躍式的跨界經營。2005年決定成立1萬4000坪的信義旗艦店時,當時只有6個月不到的籌備時間,之前最大的敦南店面積也不過4000坪,外界莫不觀望。
不過創新也不是一直埋頭往前衝就行,吳旻潔今年也喊停了一些計畫,並同時生出新的策略。
例如是誠品原本打算開放加盟的策略,但是已喊卡,因為誠品比較適合開大型旗艦店。吳旻潔分析,誠品以創造文化場域為目標,需要很大的空間來呈現氛圍。若是小型書店格局,特色無法淋漓盡致的發揮,遲早會淪落至和別人打價格戰的泥沼。
走出傳統書店的經營格局,吳旻潔領軍的新誠品,未來仍會不斷嘗試各種服務創新的可能性。
誠品書店
成立時間:1989年
資本額:10.7億元
2008年營收:91.5億元
員工人數:1190人
營業項目:圖書文具、日用百貨、餐廳業務、藝文展演活動
服務創新特色:
.翻新書店經營模式,陸續跨入百貨、餐廳、商場、藝文展演等領域,改變提供給客戶的核心價值
.降低會員卡申辦及續卡門檻,重視客戶黏著度更甚於消費量,讓誠品品牌更加可親近
組織學習、服務研發、人力資源管理 和樂家居館
運用現場員工創意,打造服務創新
對於最接近終端消費者的零售通路來說,門市員工往往是服務系統裡最不穩定的一環。但成立12年的和樂家居館(HOLA)卻反其道而行,不斷激勵前線員工主動出擊,把服務現場當成戰場,勇於引爆服務創新的火花。
本次調查中,和樂家居館在「組織學習」「服務研發」「人力資源管理」等項目表現傑出,這些正是運用現場員工創意,所打造的服務創新。
三年來業績穩定成長的特力和樂,已擺脫12年前創立時的賣場格局,近年陸續成立裝潢及修繕服務團隊,提供更完整的居家用品解決方案。
這些經營策略的變化,其實都是根據顧客需求而轉變。和樂家居館有一套顧客資訊蒐集機制,觀察客戶的屬性、需求喜好、購買金額、對產品的建議等,並透過每天的日報表層層上報、匯集,一有好建議分店便立即回報總部,甚至可自行著手實驗,快速實現客人的期待。
例如幫客人奉上熱茶的貼心服務,就是來自羅東店的創意,大受歡迎後便推廣到全國各店,如今成為一項服務特色。
商品概念生活化,重服務品質
和樂家居館總經理蔡玲君分析,12年前剛成立時,提供的服務方式較傾向自助式,盡量不打擾客人,但現在的商品發展愈來愈專業、複雜,很多品類消費者都需要諮詢。
因應這股趨勢,商場端架開始走生活提案風格,把不同品項整合起來,打造成顧客期待的居家情境。如最近的耶誕商品提案,就包含了家飾、餐具、禮品、香氛等產品。
有了新穎的商品概念,還得用優質的服務吸引客人回籠。幾年前,特力和樂就率同業之先,聘請神祕客深入門市,隨時測試第一線人員的服務水平。
同時,總部也授權各分店主管自行應變,主動在現場解決顧客的不滿,而不是照SOP程序讓客人感到不耐。
為尋找具備服務熱忱的人才,和樂家居館對第一線人員的養成也很講究。除了面試前先進行人格篩選與性向分析,還有一系列訓練課程,也讓員工輪調不同產品部門。像是燈具、寢具、窗簾、地毯等,其實都需要不少專業知識「賣花瓶和門簾,甚至要懂點風水,才能回答客人的提問,」蔡玲君說。
把員工當成服務創新的推動與執行者,而不是強迫推銷的銷售機器,和樂家居館吸引顧客上門的地方就在這裡。
和樂家居館
成立時間:1997年
資本額:4.2億元
2008年營收:35.5億元
員工人數:817人
營業項目:居家及家飾用品連鎖店
服務創新特色:
.不斷提升服務價值,從賣東西的零售賣場,進化至扮演居家風格顧問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授權第一線員工,勤於蒐集顧客需求,做為商品設計與內部營運的參考,並主動在現場解決問題
風險忍受力、企業合作網絡 福委公司
福利資訊平台,為企業打理職工福利事務
台灣首次的「服務創新準備度」大調查,有家成立才三年的小公司「福委」,意外引起研究團隊的重視與討論。
看公司名字大概就猜得到,這是家扮演企業地下福委總幹事、解決瑣碎職工福利事務的公司。
雖然規模還不大,但這家公司不但點子很酷,更在「風險忍受力」與「企業合作網絡」這兩項台灣業者普遍較弱的面向上,表現突出。
今年才36歲的福委總經理施世昌,過去在電子業人資部門任職時發現,職工福利其實是塊空白市場,因為政府規定企業得提撥員工福利金,但當福委的人多是員工兼職做,「而且不管怎麼做都會被罵!」他笑說,這些人不但要奉獻自己的公餘時間,還得面對大批供應商與同仁的抱怨。眼見年關將至,又是這批人的痛苦期,不是忙著消化福利預算,就是要為一年一度的尾牙活動奔波。
看中這塊有資金、有群眾,卻不專業、缺乏創意、又充滿抱怨的三不管地帶。於是,全台第一家專門承包企業職工福利的公司誕生了。
一開始沒有知名度時,福委先幫企業談特約商店、辦團康園遊會、或設計聯誼活動。
建資訊平台,提供客製化福利
但福委不是只辦活動而已,他事實上是希望提供各大小企業福委會的服務平台,因此砸下逾2000萬元,建置一套完整的福利資訊平台,提供各種客製化、個人化、互動化的服務。
現在登入系統,每家企業都可看到自家的福委資訊網站,員工可登入選擇自己想要的三節禮品、投票挑選旅遊行程、瀏覽內部訊息、參加團購、或查詢下班後可到哪家特約店消費,一共提供了近百種福利服務,甚至可以當企業內部資訊平台,在上面跑公文、貼訊息。
目前福委公司的客戶群已超過200家,共服務超過14萬名員工,包括友達、鴻海、台積電、工研院等大公司,都是他們的客戶。施世昌坦言,如果沒有資訊平台來為服務加值,只幫企業辦活動、買東西,福委公司的價值很容易被取代。
雖然不是什麼驚人創意,但由於福利業務涵蓋相當繁雜,因此經驗才是最大的進入門檻。「現在光線上投票表決,我們就有八種方式可以用,」施世昌強調,四年來累積的經驗,才是福委最大的競爭力。
未來,福委還打算推動跨平台互動,讓團購、聯誼活動跨公司進行。「再不久,很多人都會把不要的尾牙禮品放上網賣……」「社區管委會可以copy我們的模式嗎?」腦筋轉得快的他,似乎又想到了什麼點子。
評審委員觀察,福委勝在勇於嘗試創新,彌補現有的市場缺口,不過營運時間仍短,後勢發展有待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懂得把客戶的痛苦,變成自己的好生意,這便是福委創新服務的最大動力。
福委公司
成立時間:2006年5月
資本額:500萬元
2008年營收:2000萬元
員工人數:25人
營業項目:承包企業福委業務
服務創新特色:
.推出前所未有的新服務,專門承包企業職工福利業務改善使用體驗
.運用科技平台為服務加值,為客戶打造專屬福利資訊網站,提供客製化服務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