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剛柔並濟的全球雅芳執行長

剛柔並濟的全球雅芳執行長




鍾彬嫻:堅持到底就對了!

撰文:莊 芳

經常在各大國際財經媒體商業排名中名列前茅的雅芳執行長鍾彬嫻,一直以來都是華人女企業家的成功典範。她擺脫了性別框架,以主動積極、絕不放棄的精神,一步步開創事業巔峰,吸引全球的目光焦點。





二月二十五日,美國電腦大廠蘋果公司在位於加州的總部,召開了年度股東大會。蘋果董事會成員幾乎全體出席,不過,其中最受外界矚目的,還是頂著全球最大化妝品直銷商雅芳(AVON)招牌而來的鍾彬嫻(Andrea Jung)。



她的現身對於蘋果公司來說不算什麼新鮮事,自二○○八年一月起,有著黑髮、黃皮膚的鍾彬嫻就踩著高跟鞋正式走入蘋果的董事會;不過,今年情況卻不太一樣,她從去年底開始,不僅維持董事一職,還悄悄取代了創辦人兼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身邊人馬坎貝爾(William Campbell),坐上聯合首席董事一職。





突破性別藩籬/坐上蘋果聯合首席董事大位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各大國際媒體報導。由於以往蘋果董事會備受爭議的,就是董事會成員多數皆由賈伯斯一手欽點,因而逐漸走向封閉的局面;去年,成員一同對外隱瞞賈伯斯病情事件,引起不小質疑聲浪。此時,鍾彬嫻的升任,自然大大受到管理學界專家的讚賞,認為蘋果終於有所進步了!



報紙的評論重點,也多半放在鍾彬嫻日後必須承擔監督的重責大任,並無刻意強調她獨特的華人背景,以及她是七位現任蘋果董事中,惟一的女性。事實上,在鍾彬嫻腦海裡也從沒想過,「性別」會是限制她生涯發展的無形框架。



光從她母親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性別的確不是問題。鍾彬嫻的母親生於上海,後至加拿大讀書,是畢業班上首位女性化學工程師。即使鍾彬嫻有位弟弟,母親卻從未以不同方式教育他們,兩人除了學校課業,都要上網球課、鋼琴課,沒有任何差別待遇。



就像母親突破了性別藩籬,找到自己一片天,鍾彬嫻也一直被教導,千萬別因性別阻礙了前程。鍾彬嫻說,年輕時父母親就積極鼓勵她和弟弟盡快展開個人職涯,母親還特別告訴她:「男孩子能做的事,女孩子也絕對都能做。只要努力,女人無論在哪個領域都能到達頂峰。」結果看來,她確實聽進去了,不但成為雅芳百年企業史上首位女性執行長,更是《財星》五百大企業中,任期最長的女總裁。

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鍾彬嫻的父母親曾經希望她繼續深造、未來找份專業工作,而不是一頭栽進零售業學習經營管理。但經過再三考量做出決定以後,家人依舊給予強力支持,「無論你要做什麼,盡力做到最好就對了。」



她生平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進入一家高級百貨公司接受培訓,期間每日大小雜事一堆。那年的感恩節,鍾彬嫻獨自待在儲藏室整理衣架,愈想愈感委屈。她心想:「天呀!我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竟然在這裡做這些雜事!」



有一天,她終於鼓起勇氣對母親說,本來以為這是有趣的工作,現在看來並非如此,每天都只做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或許我應該辭職了。」



母親聽了以後,好像不敢相信自己耳朵一樣,大聲地說,「辭職?我們家的人絕不可以放棄任何事,我才不管別人怎麼樣,但妳不准放棄就是了!」



鍾彬嫻回憶這段往事,露出招牌的自信笑容說:「這就是我們家族的文化,不管決定要做什麼,『絕不輕言放棄,堅持到底就對了!』」這樣的想法深植在她心中,所以一路留在零售業發展,進入雅芳五年後就接下執行長一職。那一年,她才四十歲。





進攻重於防守/主動出擊才能搶得市占率





雅芳的台灣暨韓國分公司總經理王子云,曾於某次會面向鍾彬嫻問起,作為一位成功女性高階經理人,最重要的信念究竟為何?她回答:「身為女性想要坐穩高位,進攻比防守來得重要!」原來,即使在日常工作,她極少強調女性主管的優劣勢,在她心裡還是十分清楚現實社會的性別差異。



尤其在多以男性為主導的商業戰場中,光是努力守護自己的城池,恐怕也難以擁有傑出表現。「不如反守為攻、主動出擊,先搶得市占率才最重要!」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她在九四年剛踏入雅芳,擔任全球產品行銷主管時,大刀闊斧地決定改造公司產品,陸續調整產品售價與包裝。那時重新研發、推出的「ANEW」系列,一舉打開年輕消費者的市場,直到現在仍是暢銷產品。



坐上執行長大位後,她的「進攻」計畫也未休止。除了砸下大筆預算,投入電視廣告強化品牌力量,○五年她進行了組織調整,雖然變動的過程令人痛苦,幾位良師益友因此離她而去,但她依舊貫徹到底。到了○七年,雅芳的年營收就增加至近百億美元,成長達一三%,而○八年第一季營收又比○七年同期成長了一四%。



數年前她還大力削減產品數量,「公司以往平均每年有六千項產品,Andrea(鍾彬嫻)卻硬生生地砍到只剩兩千項產品。」王子云表示,當時各國主管反彈很大,認為減少產品就等於砍掉業績,對於公司這項決策大表不滿



人生總有不完美



鍾彬嫻的個性直爽,認識她的人都可以感受得到,她喜歡直接切入重點、不拐彎抹角的溝通方式。雖然擁有優異學歷、經歷,還有優渥的千萬美元年薪,但在她的人生中,似乎還有一些些不夠圓滿的缺陷。曾獲頒全球模範母親的鍾彬嫻,坦承擁有過兩次婚姻,育有兩名子女,或許是期望能夠彌補並非完美的家庭生活,即使工作非常忙碌,她仍努力抽空陪伴孩子成長。

去年8月鍾彬嫻來台演講,一談起孩子就面露慈祥、語帶驕傲地說:「我的女兒已經大學畢業,正在美國CNN新聞網做記者呢!」不過立刻又感嘆地說,「唉!記得我第一次到訪台灣,女兒才小學二年級,真是時光飛逝啊!」這位掌控事業全局的大老闆,總還是有無法抓住時間的遺憾。



小檔案

鍾彬嫻(Andrea Jung)



出生:1959年

現職:全球雅芳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奇異電器董事、蘋果電腦董事

學歷:普林斯頓大學英國文學學士

經歷:全球雅芳集團營運長

Neiman Marcus執行副總裁

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戴勝益的幸福王品,靈感來自許文龍釣到魚,要分享才會開心

戴勝益的幸福王品,靈感來自許文龍釣到魚,要分享才會開心


撰文者:林宏達



第一次創業,戴勝益緊抓每件事情不放,卻換來一億元的債務,許文龍的兩個忠告,幫助他八年成長三倍,實現幸福企業的理想。



戴勝益說,「如果一個老闆孤軍奮鬥,這個老闆就做不久了。」(攝影者.賴建宏)

一個老企業家講的兩個故事,帶出了兩個關鍵忠告,把一位不斷創業的失敗者,變成了成功又柔軟的集團管理者。講故事的人是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聽故事的,則是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



十七年前,戴勝益離開家族企業,憑著好人緣借來的一億六千萬元,他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個事業「BB樂園」,他腦筋動得快,打出騎鴕鳥做宣傳主軸,這個噱頭馬上吸引大批遊客,第一年就替戴勝益賺進一億元。



「管」員工,慘賠一億



機會卻變成災難的開始,「那個時候,我以為員工就是要用管的,」戴勝益說,為了維持樂園的榮景,他眼睛一醒來就工作,看到什麼事情不對,馬上發脾氣,他每天制定越來越多的規則,希望用執行力維持樂園的榮景,結果卻變成他一個人和全公司對抗,「人事非常不順,」他回憶,由上而下的「管理」,讓員工只把上班當成賺錢的交易,第二年,他想向外複製樂園的成功經驗,卻沒人告訴他,大眾的新鮮感早已消失,第二年,他虧掉兩億元,從淨賺一億,變負債一億元。



「有段時間,我覺得人生很沒有希望,」戴勝益說,他接著創業九次,卻無一成功,有段時間,戴勝益每天最快樂的時間,是下午三點三十一分,因為所有的票子都順利軋進去了,但第二天,他又得發愁,今天該怎麼辦。



一九九三年,第十一次創業,戴勝益已經沒有當年一砸就是上億的「雄心」,他花了二百多萬,在台中開了第一家王品牛排館,他知道要做好牛排生意,就必須做好服務,他特別請來大型連鎖餐飲店做教育訓練的經理,來訓練王品的員工,只是,該給員工多大空間,他不知道範圍能放到多大。



懂分享 工作目的是幸福,不是累



困惑中,戴勝益想起,他退伍的時候,最欽佩的就是奇美董事長許文龍。他最欽佩許文龍的地方是,他每星期只進公司兩個早上,不但事業成功、守法,而且贏得別人的尊敬,「他跟他們公司的人說,你們工作的目的,不是要累得要死,是要在這裡得到幸福。」

他想不透:怎麼樣才能成功,又幸福?一九九九年底,戴勝益包了遊覽車,帶王品的員工到奇美,親自跟許文龍請教成功的秘訣。




許文龍問所有人,「出海釣魚,釣到幾條魚最快樂?」大部分的人答,釣滿滿的一魚簍最快樂,有人說剛剛好最快樂,許文龍卻說,「大家都一樣多的時候最快樂」,因為如果你釣得滿滿一簍,其他朋友卻只有二、三尾,別人會快樂嗎?同行的朋友不開心,你快樂得起來嗎?



許文龍再問大家,「你們知道現在獵人怎麼抓猴子嗎?」大家搖頭,許文龍解釋,現在獵人很聰明,會在瓦罐裡放猴子最愛吃的炒花生,罐口很小,抓住了花生,猴子的手抽不出來,不肯放掉手裡的花生,最後卻落入獵人的手中,變成最大輸家。



第一個故事,讓戴勝益確定分享的重要,他想,如果一個公司的成就,所有人努力的結果,最後都是被老闆拿走,不就像釣魚卻只有自己滿載而歸一樣,其他人怎麼會甘心,又怎麼會認同這個公司?



懂捨得 分紅制度,鼓勵員工展店



第二個故事,戴勝益領悟到的是如果不能捨,最後可能會連最重要的根本,都一起失去。



拜訪完,許文龍請他們去用餐、參觀美術館,戴勝益悄悄問其中一位執行長,許文龍究竟是什麼樣的老闆,「他不會在背後給你暗算,如果有什麼事,他一定會給你最大的支持。」對方說。



之後,戴勝益把更多分享的精神,落實在王品的制度裡。



之前他只是打下加盟店的基礎,但拜訪許文龍之後,他開放讓員工分紅,分享公司的利潤,一家店獲利只要超過一定水準,每個月結算獲利中的二三%會分配給該分店的員工。



如果店長願意跳出舒適圈向外展店,不但能分到新店一一%的利潤,還能保有原店五%的利潤,以前利潤一年分享一次,現在只要這個月分店賺錢,下個月該有的利潤就會入帳到員工戶頭裡,員工向外拚鬥的企圖心因此大增。

用分享鼓勵員工向外拓展品牌,王品快速進入多品牌擴張期,從二○○一到二○○六年,王品新增了七個品牌,王品花五年時間,才達到第一個年營業額十億元的紀錄。在建立分享制度後,卻只再花了八年,業績就增加了三倍,突破新台幣四十億元。




為了讓員工幸福,他在公司內推動「三百計畫」,希望員工一生中能遊百國,增加見識;嚐百店,增加自己在餐飲業的知識;登百岳,建立自己的膽識。戴勝益還希望員工能多運動,增進自己的健康。



再回過頭看第一次創業的經驗,他發現當時只知道由上而下的管理,卻不知道帶領員工的重要,他分析,那個時候什麼事都怕員工知道,不願意公開,也沒有分享制度,員工看不到前景,把上班當成一種交易,自然不會把公司當成安身立命的地方。



「以前我只知道要治軍嚴謹,後來才知道,如果你不是有很強勢的資源,你治軍嚴謹看看,你一強勢,聽到的聲音馬上少一半,另一半的話也是有目的。」戴勝益說,「如果一個老闆孤軍奮鬥,這個老闆就做不久了。」



「現在,我一年也難得生一次氣。」戴勝益笑著說,採訪前一週,他才剛從北歐度假回來,他不再像過去忙得焦頭爛額,事業卻持續成長。許文龍的忠告,是幫助他學會分享,最重要的一堂課。

一萬元能改變什麼

一萬元能改變什麼作者: 安仔 日期: 2010-03-01 21:19

這篇文章要解決一個令很多人疑惑不已的經濟問題,並且為各位說明一個實際且實用、但常被小看的理財觀念。






為避免艱澀,讓不常讀理財文章的人也能明瞭,我會細部分解整個概念,步調也許緩慢,但不似金融業說話含糊籠統、模稜兩可的滑頭行徑,我會直坦坦的給你一個結論,請各位耐心細讀,相信可以對讀者有所幫助。





請各位先思考一個問題。





張三和李四兩人同為上班族,張三月領三萬元,李四月領四萬元,假設兩人其他客觀生活條件都相同,請問李四每個月所賺的錢是張三的幾倍 ?





先別急著用四去除以三。我們先談什麼叫做「賺」。





所有做生意的人都知道,收入要減去成本,剩下來的才叫賺。以一個上班族而言,他的薪水必須支付完每個月生活所需,剩下來的才算是賺的。





事實上,如果只以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來算,每個人的花費應該相差無幾,因此我們不妨假設,張三和李四兩個人每個月的基本生活開銷,都一樣是兩萬五,這就是他們去上班賺錢的「本錢」。收入扣掉本錢,張三每個月「賺」五千,李四每個月「賺」一萬五,所以李四每個月所「賺」的錢,是張三的三倍。





接著我們來定義這賺到的部份。如果那兩萬五叫做「生活基本所需」,那賺到的這個部份就叫「生活品質」。如果你嫌我武斷的以金錢的多寡作為衡量生活品質的標準不夠恰當,那我們不妨稱這個部份叫「改善生活品質的籌碼」。





這個例子會解答一個很多人都覺得疑惑的問題:為什麼有些人的收入只比我多不了多少,但是生活品質卻比我好很多 ?





表面上,李四每個月領的薪水只有張三的一點三三倍,生活水平照說不會比張三好太多,但是你很可能看到張三的座車市價六十萬,而李四的車市價一百八十萬。這種例子,各位身邊一定有。





要詳細算給你看嗎 ?





假設兩人把每個月「賺」的部份都存下來,存了十年,張三會存下六十萬,李四會存下一百八十萬。這不就是剛剛說的車價 ?





如果不買車,還可以買房。顯然此時李四的自備款是張三的三倍,每個月可以用來付貸款的錢也是張三的三倍,理論上他可以買總價比張三貴三倍的房子。較貴的房子通常意味著較大、較舒適的居住環境,或者是較好的地段、較佳的增值潛力。對於日後財富的累積,影響更是深遠。





而這一切,都不過只是因為李四每個月比張三多賺了一萬元。





我想要說什麼 ?





請揚棄「節流」的念頭,請積極「開源」。





景氣不好,大家直覺的想要節省,新聞報導每天告訴你省錢的妙招,但是如果真的深思起來,「節流」其實是一件成本很高、效益卻不大的事情。





為了明天油價要調漲三元,你開著車子到加油站,怠速排上兩小時的隊,加了二十公升的油,表面上你省下了60元,事實上,扣掉排隊兩小時怠速的油耗,你真正省下的可能不夠買一瓶養樂多。更別提你花掉你人生中寶貴的兩小時,還有無謂增加的碳排放。這只是眾多例子之一而已。





這種為了省一點不成比例的小錢而多跑遠路或多花時間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且「節流」所能節出來的,頂多就是你原本收入扣掉基本開銷的部份。事實上,你怎麼節也節不出多少來。





如果硬要為了節流而省吃儉用,甚至可能會影響到健康,最後省下來的錢還不夠付給醫生。若從這角度看,節流還是有害的。





再者,所有的經濟學家都會告訴你,節流只會使社會上總體消費更進一步減少,讓景氣更不好。景氣更不好,你就更拚命節流,於是惡性循環。





我不是說像某些經濟學者勸人每日省下一杯咖啡的觀念不對,但一天省一杯咖啡能省下多少 ?





也許有些人會說,就是因為景氣不好,工作不好找,開源不易,所以才要努力設法節流啊。這話雖沒錯,但還是看你從哪個角度去觀察。





工作不好找,是那些月薪三、四萬以上的正職工作不好找。但如果你把標準放低,你會發現,還是有很多兼差性質的工作,每個月只需多增加五十到七十小時左右的工時,就能增加7000到12000不等的收入。而這類工作多半不需要什麼專業技術、學歷、條件,只要你花點時間精力。比方餐廳裡的洗碗阿姨就是。





你可能會說這種收入太少,不值得賺。這就是為什麼我要在文章初始就告訴你一萬元的價值。正確來說,應該是「多出一萬元的價值」。當然能賺得更多當然更好,但我只是不希望你小看了一萬元的價值。不論是以個人或是家戶為單位,只要每個月多收入一萬元,所產生的差異就會遠遠大於你的想像。這一萬元,其實比你所認知的要大得多太多了,怎會不值得賺 ?





你可能會說平時上班已經夠辛苦了,如果再增加工作的負擔,難道不也是會影響健康嗎 ? 但如果每天提早三小時起床去送個牛奶、報紙,負擔會很大嗎 ? 很多人為了健康,不是每天提早兩小時起來騎十五公里的自行車 ? 騎自行車的人還沒錢領咧。





每天下班花幾個小時打一個沒什麼技術性,純粹是賣時間的工,沒那麼大不了。難道各位每天下班回家就早早上床睡覺 ? 誰不東摸西摸看電視上網 ? 說打個兼差的工會影響健康,我想那是對原本身體就不好的人而言,這就不必勉強。





再說,一個人如果執著於節流,很可能除了上班之外,什麼事都不敢做、哪兒也不敢去,只敢待在家裡,久而久之就變成宅男和宅女,跟社會的脈動脫了節。相對而言,一個積極找尋開源機會的人,會較常和社會上不同領域的人接觸,經常會體驗到新事物,這種成長也不是可以用金錢加以量化的。





多打一份工開源,可能同時會帶來「開緣」的結果。這世上許多成功人士的成就,最初都來自無心插柳,但重點是這個柳總是得先插下去。





記得很小的時候在讀者文摘上讀過一篇真實故事,故事的主角夫妻退休搬到鄉下農莊,為了除草買了牛,為了吃掉牛糞上的蛆而買了雞,牛產牛奶,雞生雞蛋,為了消耗吃也吃不完的牛奶和蛋,於是製造了吃也吃不完的冰淇淋,最後只好拿到附近商店去寄賣,誤打誤撞的開創了一番事業。





你怎麼知道多打一份工,多認識一些人,會為你開出怎樣的「人緣」和「事緣」? 就算這兩者都沒有,你還是多賺了這一萬元,還有那份樂觀、積極、充滿希望的生活態度。怎麼算都划算。





所以,就算你失業在家已久,始終找不到一般正職的工作,我想建議你,先從這種一萬元的工作開始。也許你會因為收入太少而覺得對不起家人,但我認為你完全不必這麼想。因為,這畢竟是一個開始。而且讀了前面的說明,你應該明白,小小的一萬元,可以對你的家庭產生多大的幫助。





華倫巴菲特富可敵國,但有一天與朋友同行時,看到地上有一個兩毛五分美元的銅板,他還是彎了腰下去撿。朋友看了不禁失笑說:「華倫,你每年都賺十幾億美金,怎麼還在乎這點小錢 ? 」巴菲特聞言,把那銅板舉到朋友眼前,說:「這是下一個十億美金的開始。」讓華倫巴菲特如此富有的真正關鍵,就是這種充份把握每一個小小機會的精神。





不知道各位同在部落格寫文章的朋友是否注意到一則新聞,今年國中基測的作文成績普遍提升了,有人說那是因為學生普遍開始補習作文的結果,所以這裡有市場,你可以考慮去教作文。不是嗎 ?





我為什麼舉這個例子呢 ? 因為,當我們把賺錢的目標降到一萬元左右,那麼就有很多工作機會不見得非得是「找」出來的,而是可以憑創意或觀察社會潛在的需要,配合自己的專長所「生」出來的。大家不妨多動動腦筋。





所以如果你看到我下班之後跑到圍棋教室教棋,也不必太意外。





如果要以個人的專長或興趣維生,有時不容易,但如果我們把目標放在只增加一萬元的收入,通常就簡單多了。





而這種做法如果廣為流行,那麼不但景氣不會低迷太久,而且還會逐漸繁榮起來。你若問我為什麼敢這麼說,我就只好告訴你,這種模式在台灣發生過,只是因為好日子過久了,我們忘了。許多四、五十年前月薪兩千元台幣的公務員,可沒嫌過早上去送牛奶,一個月多賺兩百元不好賺。不然你以為當年的台灣經濟奇蹟是怎麼開始的 ?

就是愛布丁! 傻瓜總裁郭峰成放棄千萬事業

人物報報/就是愛布丁! 傻瓜總裁郭峰成放棄千萬事業


更新日期:2010/03/03 06:28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如果有一天,你有機會脫離熱愛但辛苦的麵包烘焙工作,轉身成為大型汽車零件製造企業主,每年有上千萬的營業額進帳,你會選擇當一個麵包師,還是當一個企業主?相信大部份的人都會選擇當一個年收入千萬的企業主,但現實中卻有一位堅持自己夢想的職人,不當高高在上的老闆,反而投入烘焙師的行列。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他寧願放棄高收入,也要堅持自己的夢想?





現任布丁烘焙師的郭峰成,是道地的台南囝仔,從小就在阿嬤身邊嬉戲的他,時常聽阿嬤提起叔公的烤布丁。認真看著阿嬤述說時的懷念神情,讓郭峰成自此立志要當一個糕餅烘焙師。而在郭峰成退伍後,完成願望赴日本京都,與歸化日籍的叔公學習傳統古早味漢餅技藝,帶回高級正統布丁做法,還在台南開了一家西點麵包專賣店。





因為精湛的手藝、對食材的堅持、融合中日點心的美味以及對烘焙事業的熱情,郭峰成的西點麵包專賣店生意蒸蒸日上。在生意大好之際,掌管家族汽車五金事業的長輩因為年事已高、身體狀況欠佳,提出要郭峰成接手家族事業的要求。





在長輩軟硬兼施甚至不惜下跪懇求的壓力下,原本拒絕這個安排的郭峰成,忍痛放棄最愛的烘焙事業,頂出了麵包店並接下家族事業的棒子。「當時實在很捨不得自己的西點麵包店就此結束,但長輩的苦口婆心,讓我只能默默接受這個安排。」郭峰成說得很無奈。





13年來,家族事業漸趨穩定,家族晚輩也已有能力獨當一面接管家族事業,郭峰成興起重新投入無法忘懷的烘焙糕餅製作,並放手家族事業交由晚輩打理。然而,這個決定確遭到家人反對,妻子認為原本的事業收入豐厚穩定,但郭峰成卻要放棄事業重新開始,「以後的生活該如何?」還因此與郭峰成大吵一架。





郭峰成說:「我知道太太是擔心家庭的安穩,但我就是忘不了做烘焙工作的熱情!」於是,郭峰成每日依舊正常出門上班,卻偷偷跑到朋友的麵包店借用廚房,就是希望再次熟悉昔日手藝。





兩週後的晚餐桌上,郭峰成端出親手製作的布丁讓全家人試吃,並告知家人:「或許往後的日子無法如此優渥,但爸爸會努力用這個布丁承擔一家的幸福,而我的布丁若沒有你們的支持,是無法圓滿幸福滋味的,也希望你們能支持我的選擇,但你們若真的反對,我明天就會回到辦公室,並且忘了這件事!」





感受他對糕點的熱情,郭峰成的太太說,「我們家已經很久沒有發生特別的事了,看著他認真的表情和那股非做不可的傻勁,彷彿又看到年輕時初識的他,突然覺得物質的追求最終也是希望能夠快樂,能在簡單的幸福中找到快樂,不是很好嗎?」於是,郭峰成在家人支持下,終於有機會再次投入烘焙事業當中。





重新回到烘焙界,郭峰成堅持材料一定要用台南當地生產的雞蛋、牛奶以及當地食材,並使用低熱量的寒天,就是為了要製作出頂級又健康的烤布丁,還在造形上下足功夫。以古厝百年磚頭為形象,做成不同於一般布丁的方形,傳達出五條港文化園區-西羅殿的古厝記憶。嚴格的品質把關和有別於傳統卻更容易品嚐的紅磚造型,讓郭峰成的「方塊布丁」名聲就此打開,甚至獲得全國美食伴手禮特優獎的殊榮!





會不會對放下日進斗金的汽車零件事業感到惋惜?郭峰成說:「家族事業雖然可以讓我賺很多錢,但我最愛的還是烘焙、烤布丁的工作。收入當然是差了很多,但我希望能藉由布丁傳達對阿嬤與台南的情感,讓大家在品嚐慢火烘焙的布丁時,也能感受府城濃厚的人情味。」





維持傳統再創新!郭峰成對產品口感與健康同樣執著,並將這樣的理念傳達給消費者,這也讓「方塊布丁」成為台南府城除了擔仔麵、棺材板之外,另一種代表府城的新文化美食。

連鎖餐飲揪團 上海建美食城

連鎖餐飲揪團 上海建美食城


連鎖餐飲揪團 上海建美食城




【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台北報導】 2010.03.03 03:49 am







台灣連鎖暨加盟促進會理事長許湘鋐(前排左四),將帶領台灣連鎖品牌,集體前進大陸。

記者李至和/攝影

台灣連鎖業西進中國打團體戰。台灣連鎖暨加盟促進協會將與上海閩商股權投資公司合作,投資人民幣6億元(約新台幣28億元)在上海寶山地區成立台灣美食城。

未來希望台灣能有40個連鎖品牌進駐,以餐飲業為主的業者,將共同在大陸打天下。

上海閩商股權投資公司董事長林強上周來台,與擁有上百家連鎖加盟業會員的台灣連鎖暨加盟促進協會理事長許湘鋐碰面,雙方很快達成合作共識,並簽署合作意願書。

上海閩商股權投資公司在上海已有大型土地開發案,需要有特色的零售品牌進駐,看重台灣連鎖品牌活力,才來台尋找可能的合作機會。

許湘鋐昨(2)日表示,台灣連鎖業品牌西進中國絡繹於途,但鎩羽而歸的不在少數,即使在台灣規模二、三百家的連鎖品牌,到中國相形之下也顯得單薄,因此,集體作戰開拓大陸市場,將能降低成本和風險。

許湘鋐說,過去也有不少中國大型開發商希望能打造台灣美食一條街,吸引台灣連鎖品牌進駐,但效果並不如預期,關鍵是開發商的店鋪無法出售給台灣業者,只能出租,提高連鎖店的經營風險。

台灣連鎖業這次與上海閩商股權投資公司合作,最大的不同,就是連鎖品牌可購買店鋪,可當成資產投資,也降低開店後房東伺機調漲租金的風險。許湘鋐說,這次合作除連鎖品牌外,也計劃將台灣的國宴料理引進中國,提高台灣連鎖業的投資規格,也較有保障。







【2010/03/0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今年創業加盟主流…飲食業



【聯合報╱記者陳曼儂/台北報導】 2010.03.03 04:20 am





台北國際連鎖加盟大展周五登場,台灣連鎖加盟促進會理事長許湘鋐表示,今年還是創業年,調查發現有五成四的上班族想要創業,有意選擇門檻較低的加盟連鎖,今年還有「台灣加盟、大陸創業」的新趨勢。

許湘鋐表示,去年經濟不景氣,台灣的連鎖加盟店卻逆勢增加至少6千家,今年想要自己當老闆的民眾會更多,春季展4天活動預計招募到7千組以上的加盟創業主。

許湘鋐表示,根據調查,目前加盟的主流是飲料冰品、複合式餐飲與咖啡點心等輕食,創業基金大約在50萬到150萬元之間,有意創業者以20到40歲的基層上班族為主,想藉此機會為自己加薪。

許湘鋐表示,許多人認為台灣加盟連鎖產業競爭很激烈,但以早餐店為例,除了品牌外,最重要的還是創業者經營。早餐是不會消失的市場,飲料業在台灣更非常成熟,所以很適合創新開發。

許湘鋐表示,今年也有不少廠商再回頭徵求台灣加盟、到大陸開店的民眾,也以飲食業為主。

【2010/03/03 聯合報】@ http://udn.com/


許湘鋐 點燃第二波西進潮



【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 2010.03.03 03:49 am





台灣連鎖暨加盟促進會理事長許湘鋐是餐飲業出身,目前經營的藍海集團,旗下主力事業為連鎖自助餐與甜點烘焙。他最大的特色就是全部分店都是直營,不做加盟,凸顯他看連鎖業的角度偏好品牌長期經營,非短期獲取加盟金。

許湘鋐前年接掌台灣連鎖暨加盟促進協會後,開始積極走訪兩岸,不少投資合作的訊息接踵而至,不過,有鑑於許多台灣連鎖品牌西進中國開店有不少失敗的例子。

為此,許湘鋐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徹底了解兩岸連鎖業。他認為台灣連鎖品牌西進若要能縮短成功時間,不能單打獨鬥,必須整合眾品牌力量,創造台灣品牌的氣勢,以品牌共榮的模式前進成功機會較大。

中國市場腹地大,尋找店面也不容易,初期若要能在較好的商圈開店,需要較高的資金,不少台灣連鎖品牌較難負擔。許湘鋐認為,若能與中國大型開發商合作,將能降低初期尋店風險。

許湘鋐觀察,中國零售服務業已相當進步,當地投資者對台灣品牌雖然有高度興趣,卻偏好選擇是在台灣成功、又特色的品牌,若這些優質台灣連鎖品牌能集合一起西進,勢必能帶動第二波連鎖業西進潮。

【2010/03/0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加盟展登場 早餐熱騰騰



【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台北報導】 2010.03.03 03:49 am





第11屆台北國際連鎖加盟大展將在本月5日開展,今年參展品牌達150個,近七成均是餐飲品牌,其中以外帶飲料與早餐為主。

今年450個攤位短短兩個月就被業者訂完,顯示國內連鎖加盟業者對今年加盟創業市場深具信心。

台灣連鎖暨加盟促進協會連續11年主辦台北國際連鎖加盟大展,台灣連鎖暨加盟促進協會秘書長劉汝駒表示,今年參展品牌相當多元,包括早餐連鎖品牌、外帶飲料、烘焙點心、平價咖啡、生活休閒、補教學習等,許多品牌都將在展場中端出今年最新的產品或店型。

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劉汝駒觀察,不景氣反而提高創業的意願。

去年台北加盟大展、台中加盟展與年底的秋季台北加盟展,參觀人次都比前年成長五成,可一窺端倪。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台灣中小企業約有124萬家,占整體企業家數的97.6%;就業人數793.9萬人,占總就業人口77.1%。

劉汝駒說,從這個數字看,可看出台灣是個創業島,也就是人人都想當老闆、都有機會成為中小企業老闆。

連續三年未參展的弘爺漢堡,今年一口氣拿到20個攤位,是今年展場中最大品牌,展現企圖心。

弘爺漢堡成立23年,目前全台店數約800家,中部加盟店約占全部的半數,次為北部及南部。今年再次參加北部加盟展,積極開拓北部早餐市場。

休閒國聯集團在鮮芋仙後,今年將在加盟展上推出新品牌嗆司果茶加盟品牌,推翻過去杯裝外帶飲料,以瓶裝現泡果汁茶為訴求。

休閒國聯總經理傅信欽說,瓶裝外帶飲料更衛生也較方便攜帶,價格將比目前外帶飲料貴5至10元,將主攻都會市場。

專賣鍋貼的四海遊龍去年切入加盟市場,今年也首度參展,希望能藉此拓展南部版圖。

四海遊龍發言人吳文娜說,四海遊龍在台灣有170家店,在中國布局超過百家,已有十年加盟創業的經驗,去年開放加盟後,市場反應不錯,今年希望藉由參展,爭取到更多優質加盟主。

【2010/03/0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十大創新思維 將改變企業

十大創新思維 將改變企業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賴美君/綜合外電】 2010.02.28 04:09 am





過去十年世界商務已歷經許多重大創新和改變,倫敦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群從近幾年來的創新觀念中,選出未來十年將重塑企業世界的十大創新思維。



1.雲端運算



雲端運算為過去幾年最熱門的科技話題,其概念可從兩部分來了解:第一為處理能力與資料儲存已從個別電腦轉變到大量中央化的資料中心,能處理超大規模的計算;其次為能透過網際網路連接中央化運算中心的數十億部智慧手機、小筆電和個人裝置。



雲端運算將為商業帶來兩個影響:以低成本取得大量資訊和超高處理效能,使企業更能達成新技術突破;個人電算裝置因為可以連接雲端的電算資源,因而變得「超級聰明」。



2.更長的工時與更晚退休



許多國家都延後法定退休年齡歲,但低利率與退休年金減少,將使許多人到65歲仍無法擁有足以享受退休生活的財富,而只得繼續工作。



研究也顯示,45到60歲的英國人中,有六分之一想持續創業,而非退休。



經驗、智慧以及人脈將是高齡工作者的祕密武器,這些資深企業家(Olderpreneur)也不再有養兒育女與房貸責任。未來十年將由50歲以上的世代推動經濟復甦。



3.資訊有價



從盜版音樂到免費新聞等免費資訊幾乎已成為網路文化的一部分,許多人也認為資訊擁有者應靠廣告獲利,但免費內容已侵蝕媒體的獲利模式,並帶來網路超載的危險。趨勢專家預期,未來十年「資訊有價」的概念將日益受到重視。



過去十年大量貧瘠的免費資訊,未來將被高品質的有價資訊所取代。



4.貪婪不見得好



1980年代經濟學家羅帕波特(Al Rappaport)提出「股東價值最大化」的企業目標,成為當代企業追求的標竿。但恩龍與雷曼兄弟等企業倒閉意味此一典範的崩解。企業領導者應從過去十年的失敗中得到教訓:只顧營利可能反而使企業喪失獲利的機會。



5.能源變更聰明



各種更聰明的能源利用方式紛紛崛起,例如智慧型電表能告知消費者與電力公司能源的使用情形;智慧型家電在結合智慧電網後,能自行調節能源使用量。



能源利用將日益聰明,裝置可能變得更小,甚至能從體熱、行動裝置塔台的輻射等來源生產免費能源。



6.X世代掌權在即



網路興盛讓不少X世代年輕人嶄露頭角,年紀輕輕就名利雙收:網路泡沫則暴露這點不過是幻覺,逼迫科技暴發戶得屈就於更低階的職務。



付出代價的苦日子就快結束了,現在30歲至40歲的X世代即將在2010年至2020年這十年熬出頭。根據經驗,白領階級多在50歲左右達到事業高峰,英國上市公司的高階主管平均年齡就是52歲。



普遍疏離又憤世嫉俗的X世代一向被認為不是典型的好主管,但他們沒有意識型態包袱或許是解決現代難題的好特質,輕鬆的態度更能應付工作環境的不順遂。



7.失敗為成功之母



失敗一直是市場經濟的根本一部分。市場運作時,新點子也不斷受到考驗,失敗乃兵家常事,舊點子則會被成功的新點子淘汰。美國一年就有10%的公司行號關門大吉。「嘗試錯誤」(trial and error)是正大光明的商業技巧,而非資本主義見不得人的秘密。



「嘗試錯誤」是痛苦的過程,金融危機的啟示是,不容一絲錯誤的體系相當危險,金融機構將不再像以往「大到不能倒」。



8.以少生多



金磚四國與新興國家崛起帶來了威脅,也改變成熟市場的企業思維。



新的競爭者不斷壓低產品與服務的價格,迫使既有企業必須更有效率並提高生產力。未來的管理箴言就是:以更少資源,做更多事(do more with less)。環境永續性也是另一考量,企業應該減少使用地球的有限資源,來從事更多生產。



9.擁抱避險



經濟復甦亟需市場挹注資金。為了競逐資金,吸引債權人的創新方案逐漸浮上檯面,其中之一就是風險轉移(risk transfer)。這種交易在金融危機前就很夯,並已得到報償。以「下雪期貨」交易為例,如果下雪比預期嚴重,市政府或企業就可以得到一筆錢。



10.網路購物、到店取貨



正如自行取貨的服務改變了上個世紀的商店陳設,網路購物也帶來了變革。網路購物已成為實體商店的強勁對手,也為零售商帶來新思維。



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有40%的網路下單顧客選擇到店取貨,以節省運費並確定貨品到手的時間。



此外,消費者可以用智慧手機在商店比價,也迫使零售商必須與主要品牌議定更低價格,或推出自有品牌產品。



【2010/02/2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像歐巴馬一樣有說服力 Yes, You Can!

像歐巴馬一樣有說服力 Yes, You Can!


靠著獨特的演說魅力,

歐巴馬當上美國第一位非洲裔總統,

從此改寫美國歷史。

他的競選口號“Yes, We Can!”

更成了當今最熱門、

甚至改變許多人生命的一句話。





文/陳雅慧

2009年4月 Cheers雜誌



穿著深色西裝的歐巴馬,站在圓形國會大廳的中心,雙手扶著講台,用他沉穩的男中音緩緩說:「貝施亞,她學校的教室會漏水、牆壁上的油漆脫落,學校旁邊有火車經過,每天上課因為火車的聲音太吵必須中斷6次。有人告訴她,這個學校無可救藥了。但隔天下課,她去了公共圖書館,用那裡的電腦寫信給在座的各位,她甚至必須跟校長要錢買郵票來寄這封信。貝施亞在信上寫說:『請幫幫我們,這裡的學生未來也想和你們一樣成為律師、醫生、國會議員、總統,然後改變我們的州和這個世界。我們不是半途而廢的人。』」歐巴馬加強語氣逐字的說:「我們不是半途而廢的人!」

鏡頭轉到歐巴馬左手邊2樓包廂,身穿深藍色削肩禮服的歐巴馬夫人,微笑牽起身旁穿著淺紫色正式套裝、表情羞澀的黑人小女孩,在如雷的掌聲中,貝施亞起身和全體國會議員點頭致謝。

這不是好萊塢勵志電影的結尾。鏡頭再轉回大廳的演講台,這是2009年2月25日,歐巴馬上任後於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的首度演講,54分鐘的演講中,議員們起立鼓掌超過30次。

是總統,也是暢銷書作家

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比喻歐巴馬是繼邱吉爾、甘迺迪、馬丁‧路德和雷根之後,最能激勵群眾的領袖,甚至為文分析歐巴馬的溝通技巧,以滿足企業主管的好奇。



歐巴馬的演講內容甚至在日本被編成英語學習教材,還有出版商集結歐巴馬所有演講的英文內容出書,上市後立刻成為暢銷書排行榜第3名。澳洲有大學更特別開設新課程,教導學生歐巴馬的演說技巧。這一切或許可以歸功於歐巴馬本身的文采,歐巴馬親筆寫的兩本自傳,都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紐約人》雜誌(The New Yorker)評論他在寫第一本《歐巴馬的夢想之路——以父之名》時,心裡想的是希望成為小說家,而不是政治家。

歐巴馬在2004年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演講上,以他自己的故事和追尋美國夢的歷程為主軸,原本默默無名的政壇新秀,頓時吸引全國眼光,被媒體視為政壇黑馬。

在被挑戰種族問題立場時,他以演講正面回應,化解質疑者的批評,凝聚選民支持。

在勝選那晚的開場演說,「哈囉!芝加哥。若還有人不相信美國可以包容任何可能,懷疑建國先賢的夢想是否存在,對美式民主失去信心,那麼,今晚就是你的答案。」再度讓許多美國人掉下眼淚。

溝通專家分析歐巴馬成為一個雄辯家,能夠發表動人演說的關鍵包括:歐巴馬有磁性的男中音、適度的手勢、凝視群眾的技巧、善用修辭,譬如運用口號和疊句……,但是這些技巧,最多只能構成一篇動人演說的骨架。

說服力1:數字生活化,更親近

在分析政策時,他會把生硬的數字具體化,讓每個人可以感同身受。他在國會演講提出經濟振興計劃時說:「這計劃將會創造3千5百萬個工作,其中9成都在民間部門……計劃通過,老師們可以保住工作,繼續教育我們的子女,醫療專業人員可以繼續照顧大家。今晚仍有57名的警員在明尼拿坡里街上執勤,也是因為這項計劃通過,讓他們的部門不致被刪減。」

歐巴馬說服大家,對金融機構的天文數字紓困案不是在幫助銀行家,而是幫助一般的美國人,讓金融體系重新活化,大家才可以貸款買房屋,企業才能雇人去興建,這些工人有錢了或許會去買車,慢慢的,國家的經濟活力才會甦醒。

說服力2:善用小故事,感動人



歐巴馬細膩的觀察和敏感的同理心來自於成長背景,他自己曾形容他的親戚組合有如迷你聯合國。歐巴馬父親是從非洲肯亞來美國念書的留學生,兩歲的時候離他遠去。母親來自白人中產階級家庭,是位人類學家,她後來再婚嫁給印尼到美國念書的留學生,歐巴馬6歲時隨著母親到印尼住了4年,10歲回到美國由外祖父母照顧。他的成長背景和美國傳統政界菁英大相逕庭,但因多元文化成長背景,讓他多了一份包容,而且更加珍惜美國夢。

他看到參加伊拉克戰爭的退伍軍人會想到自己的外祖父;看到白天上學、晚上上夜班的女學生,想到當年獨自扶養他和妹妹的母親;看到女性勞工,他一輩子在銀行上班的外祖母身影則浮上心頭。

就職演說上,歐巴馬也不忘提醒美國人,「還只是60年前,現在可以站在這裡宣誓就任總統,這個人的祖父,當年或許是連在當地餐廳工作都沒有機會的。」這些有生命、有面孔的點滴,轉化成他演講的片段,總是打動聽眾的心。

說服力3:用字簡潔,不廢話

除了讓聽眾感同身受的能力之外,歐巴馬總是選擇簡單明確的字句表達立場,讓大家對他的領袖魅力印象深刻。

競選期間由歐巴馬競選團隊提出的“Yes, We Can!”,串起歐巴馬的競選主軸,歐巴馬也總是以直接不曖昧的態度,讓選民支持他的決心更堅定。

他告訴大家,過去那些執行長們拿了納稅人的錢,去買奢侈品或是搭天價的私人飛機逃走卸責,「這樣的日子已經結束。」

他提醒大家若不及早展開經濟振興計劃,美國經濟將會陷入泥沼,「而我拒絕讓這樣的結果發生。」

在金融海嘯之後,大家對於政府對金融機構紓困非常不舒服,因為這些金融機構領導人錯誤的決定,讓所有人承擔後果,歐巴馬對群眾喊話:「我向你保證,我知道你的感受。」

魅力演說3原則

只要掌握技巧,你也可以具備歐巴馬的演說魅力。得過艾美獎的前美國電視新聞記者Carmine Gallo特別在《商業週刊》分析了歐巴馬演說的關鍵技巧。

對仗句。這是歐巴馬演說最明顯的特色,例如他在今年1月初贏得愛荷華州選舉時所發表的演說:「你們做到了那天憤世嫉俗者說我們無法做到的事;你們做到了新罕布夏州未來5天將會做到的;你們做到了美國人在未來新的1年即將做到的。」

頭韻法。意思是在一組詞或一行句子當中用相同的字母或聲韻做開頭。例如歐巴馬在2004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演說,當中有段內容如下:「我們想要參與的是充滿抱怨的政治?或是充滿希望的政治?」(Do we participate in a politics of cynicism or do we participate in a politics of hope?)

想像力。歐巴馬擅長運用想像力,激發觀眾的情緒。例如,談到未來希望時,他說:「所謂的希望就像是奴隸期盼能圍坐在火爐邊,唱著自由的歌;就像是等著上岸的移民遙望著遠方的海岸線;就像是一位名字有趣的可愛小孩,相信美國必定有他容身之處。」

除此之外,很重要的是表現出自信的肢體語言。例如當面臨觀眾的挑戰或犀利的提問時,歐巴馬從不搖頭或是移動身體、調整姿勢,他自信而穩重的態度讓人印象深刻。(吳凱琳)

歐巴馬速寫

現職:美國第44任總統

生日:1961年8月4日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11歲和7歲的女兒

著作:

《歐巴馬的夢想之路——以父之名》

《歐巴馬勇往直前》

獲獎:

2006、2008年葛萊美獎最佳有聲書作者

2008年美國《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

競選音樂短片《Yes We Can》獲得艾美獎

經歷:

哈佛法學院畢業後擔任芝加哥公民權律師

1996年當選伊利諾州參議員

2004年當選伊利諾州聯邦參議員

學歷:

哥倫比亞大學、哈佛法學院(1990年曾任《哈佛法學評論》總編輯,

是該期刊第一位非洲裔總編輯)

歐巴馬讓人感同身受的技巧,除了能夠把問題具體化描述之外,更不忘時時提醒美國人,他能夠理解所有的處境,只要和他同心就可以攜手度過難關。歐巴馬每次的演講都能深入人心的祕訣在於,他總是能夠讓人感同身受,讓人覺得:「歐巴馬在對我說話。」前美國總統甘迺迪之女卡洛琳‧甘迺迪(Caroline Kennedy)曾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以「和我父親相像的總統」為題,認為歐巴馬和甘迺迪一樣,具有特殊的領袖魅力,讓大家相信自己具有改變未來的能力。

歐巴馬在演說中提到的小故事主角都真實可見、栩栩如生,讓聽眾對他真心聆聽和細膩觀察力印象深刻。比方說在國會演講中提到的貝施亞,歐巴馬曾經拜訪過她的學校,所以記得教室還在漏水,牆壁的油漆斑駁。歐巴馬在2004年著名的演講中,提到了即將上戰場的夏幕斯,他描繪出這個年輕軍人大約6呎2吋高,有著清澈的眼睛和輕鬆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