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必修「蘋果學」
低利潤、低售價、低門檻、缺軟體四大危機
撰文:羅弘旭
靠著優異的硬體打下智慧型手機江山,宏達電卻也面臨智慧型手機競爭加劇,進入微利時代,看著蘋果電腦輕鬆地用軟體市集,入帳四十億美元,台灣的硬體廠商,更該思考從蘋果的商業模式中,是否有更多借鏡之處?
今年尾牙,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高舉hTC Hero手機,對著全場同仁高喊:「You are the hero of the world !」的情景仍歷歷在眼前;六天後,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卻在法說會上承認:「若毛利率和市占率只能二選一,今年宏達電會選市占率。」對比宏達電罕見地沒在法說會上提供全年業績展望、也不願預測全年營收及獲利水準,外資法人圈一致認為:「宏達電即將邁入低毛利時代。」
法說會第二天,宏達電開盤便跳空跌停,股價回跌到二○○五年七月的水準,單日市值更大降一四三億元。某市場分析機構分析師表示,「其實,我們早就擔心宏達電的高毛利還能撐多久了。」
必須面對/毛利降低的現實
宏達電從代工康柏(Compaq)的PDA(個人數位助理器)起家,當時毛利微薄,僅一七%。
後來,微軟以掌上型作業系統Windows CE改版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Windows Mobile推出,宏達電利用代工PDA、熟悉Windows CE的優勢,趁勢進入智慧型手機市場。○六年的毛利率突破三二.四七%,EPS(每股稅後純益)達五十七.八五元,宏達電自此進入高成長、高毛利、高獲利的黃金年代。
但宏達電當年靠著微軟作業系統,奠定hTC在智慧型手機的品牌地位,卻也因為iPhone、Android這些新作業系統的介入,成為最先淹沒在智慧型手機浪潮下的業者。探究背後的原因,其實從一些事件,就可以看出宏達電面臨的挑戰。
四大危機逼近/宏達電邁向微利時代
二○一○年,Google和宏達電召開記者會,公布CPU處理速度達1GHz,足以媲美一台小筆電的Nexus One手機,而一般智慧型手機僅用528 MHz的CPU。雖然這支手機全部由宏達電代工,但對宏達電卻是個利空。
以Nexus One的高規格硬體配備,售價卻只要一.六萬元,對比宏達電近期推出的幾款手機,就給人價格過高的印象。
如果Nexus One由別家廠商代工,宏達電似乎還能以品牌或軟體,營造產品區隔,但Nexus One骨子裡由宏達電代工製造,掛上更為響亮的Google品牌,用更先進的Android 2.1作業系統,宏達電用自家廠牌品牌卻要賣更高價位,就更顯突兀。
此外,Google利用這支手機對全球的手機製造業者宣示,「這是Android手機最基本的硬體規格」,以後宏達電勢必要推出更高階的手機。但有了Nexus One五二九美元的價格「天花板」,如何定價就會更尷尬。
○九年一月,諾基亞執行長康培凱在日本資本市場日上,宣告平價智慧型手機的時代來臨,更喊出智慧型手機將下探二百歐元(低於台幣一萬元)。
根據Gartner(顧能)調查資料指出,一○年入門款智慧型手機的成長率將達六八%,全年出貨量達到八千四百萬支;雖然市場總量仍低於高階智慧型手機和基本功能手機,但成長幅度卻居所有之冠。
看好萬元以下的智慧型手機,黑莓機(RIM)、諾基亞、宏達電、三星、宏碁、摩托羅拉,都把入門款的智慧型手機視為兵家必爭之地。
因為低價智慧型手機全面來襲,讓宏達電也不得不跟進,○九年下半年把產品價格帶往下移動,預估一○年低價智慧型手機將持續侵蝕宏達電毛利。
以往宏達電之所以能在微軟平台無往不利,在於宏達電和微軟的關係良好,可以從微軟取得更直接的技術支援,宏達電也為微軟開發更美觀的手機介面。
但Google免費的Android 平台,卻打破宏達電的領先優勢;任何具有手機組裝能力的代工廠,如華為、富士康都可利用Android作業系統做出智慧型手機。有了Android 平台,加上聯發科提供的公板智慧型手機晶片,屆時甚至連中國的山寨廠商都能做出智慧型手機。
除了硬體、軟體已成熟外,電信運營商的力道也是推動智慧型手機的另一波力量。工研院IEK中心主任蘇孟宗觀察:「過去行動電信運營商的主要收入是語音服務,但iPhone問世後,消費者一半的時間是使用非語音服務
衝擊效應 閱讀、影音、遊戲、網路 統統隨身帶著走
iPad給台廠的戰爭和借鏡
撰文:林宏文、羅弘旭
iPad雖被稱為只是「iPhone加大版」,其實加大版讓能夠做的事情更多了,整合各種影音娛樂功能,是一個可以跳脫現有市場區隔的創新玩意,展示新形態的消費性電腦,正是iPad對產業帶來的深遠影響!
蘋果的平板電腦iPad終於現身了。很多人批評,iPad只是「加大版的iPhone」,許多功能都是「半吊子」,不會對產業造成太大的衝擊。
這樣的觀點,有些出自蘋果的敵對陣營,但更多數是對蘋果過去成功歷史的不了解。iPad的出現,問題不是它會不會成功,這已經不需要太多爭辯,真正該討論的是,iPad到底會有多成功,以及將會對3C電子產業造成多大的衝擊。
因為更大/所以能做更多事
元月二十七日的發表會上,賈伯斯一開始就表示,「蘋果是全世界最大的行動裝置公司」。這個說法的確是事實,所謂的「最大」,指的當然不是數量,因為諾基亞的手機銷售量是蘋果的十倍大;但是,若從獲利能力、產品創新、創造潮流及引領產業標準等角度來看,蘋果確實已做到「最大」。
從產品本身來看,iPad定位是介於iPhone與Macbook(麥金塔筆電)之間的行動裝置產品。iPad採用.
獲利點將 獲利貢獻 最多達二七%
和鑫、順達、泛鴻海集團受益大
撰文:羅弘旭
iPad真面目揭曉,摩根士丹利證券預估今年出貨量將有六百萬台水準,依此預估,iPad對相關概念股的獲利貢獻從一%到二七%不等,iPad的大尺寸觸控面板和內建電池,讓觸控面板廠和鑫、電池廠順達被點名受益最大。
從iSlate、iTablet到最新的iPad,從七吋、十吋,到九.七吋,iPad一如蘋果以往產品發表會前夕,總是有著諸多猜測和謠言。但售價從四九九美元起跳,讓外資分析師大力看好iPad出貨量,如摩根士丹利證券,就預估今年iPad出貨量,將有六百萬台水準。
iPad的供應鏈中,面板由南韓樂金顯示(LGD)供貨、固態硬碟(由快閃記憶體Flash組成)由三星拿下,台灣業者無緣分到這二塊大餅。目前iPad搭載十六到六十四GB不等的固態硬碟,比產品上市前推測的一二八GB略低。
以每台iPad平均搭載三十二GB固態硬碟,年出貨量六百萬台計算,將占去全球Flash約一.八%的產能,對Flash價格影響有限。但如果iPad出貨優於預期,在某一季度突然提高庫存水位,仍有可能造成季節性的Flash短缺。
除面板、固態硬碟外,iPad的組裝及周邊零組件,幾乎全由台廠一手包辦。但iPad在外觀上,就是...(
賈伯斯帶給台灣的三大啟示
蘋果風暴
撰文:賴筱凡、羅弘旭、林宏文
當iPod推出,隨身戴著耳機聽音樂,成為一種新流行;當iPhone登場,它挑起消費者想要購買智慧型手機的欲望; 這次,輪到iPad現身,它將會掀起什麼樣的風暴?從音樂、手機到娛樂,蘋果每次出手,都造成全球震撼,賈伯斯更像上帝般,親手打造每件創新產品,這場由iPad颳起的蘋果風暴,對台灣電子業帶來利多也帶來衝擊,蘋果成功獲利的模式,帶給台灣電子業哪些啟示?
這是一場席捲全球的風暴!不論是使用者、投資者或者電子業……,誰都不能忽視它的存在。
就在台灣時間一月二十八日凌晨二點鐘,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拿出iPad的那一刻,一把野火就像風暴般,震撼每個國家、每個城市、每個科技迷的心。
在廣達尾牙上、林百里談論它;在和碩年終聚會中,童子賢、施崇棠的話題也離不開它,蘋果的威力,無處不在。
如果說比爾蓋茲的微軟MS-DOS和視窗(Windows)作業系統,宰制了近三十年的電腦產業,那賈伯斯的蘋果,就是近十年來顛覆消費電子最成功的新一代科技上帝,每介入一個消費性電子新領域,總會掀起新革命;二○○一年推出iPod是如此,○七年推出iPhone更是如此。
而一○年蘋果要再度用新產品iPad顛覆世界,徹底執行「An apple a day keeps any brand away.」
新機比拚 硬體各有特色 軟體缺乏支援
拚iPad 台廠平板電腦獨家曝光
撰文:賴筱凡
當路人都在討論iPad,也宣告了平板電腦大復活的時代來臨。這場由蘋果鳴金而起,台廠隨之後至的平板電腦之戰,已經開啟前哨戰,廣達、仁寶、鴻海、華碩、微星都已準備好迎擊部隊,今年的市場將會熱鬧無比。
二十八日凌晨,有一群人不睡覺,他們熬夜在網路上看轉播;因為這天,他們引頸企盼已久的蘋果平板電腦iPad,即將揭開神祕面紗。他們有的是蘋果迷,有的是科技狂,但更多的是好奇蘋果這次在賣什麼創意的趨勢觀察家。
「老實說,剛看到的時候,很失望。」CNET前執行主編楊士範感慨地說,且他不是唯一有這等感慨的人。
比硬體機能/台廠有台廠創意
他們會失落,部分原因是關於iPad的九○%資訊,都如同前三周市場猜測,而更大的部分原因是,「它不應該只是一個放大版的iPhone。」楊士範的想法,許多愛好iPhone的使用者相當認同;但這並不代表iPad一無可取,反倒是因為外觀上沒有太多驚奇,功能卻令他們大為驚歎。
「如果你不是半夜守在網路上看轉播的人,而是隔日一早看到蘋果demo(展示)的八分鐘影片,你絕對會對iPad讚歎不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