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傳統產業新貴族 惦惦打拼,穩穩賺錢

傳統產業新貴族 惦惦打拼,穩穩賺錢


他們是大家眼中所謂的「傳統產業」,多數人找工作時可能不會優先眷顧的選擇;他們大多隱身在不起眼的鄉間、工業區,沒有政府的賦稅優惠扶植,平日更少有明星企業家穿梭於媒體鎂光燈前。但他們卻是一群「惦惦打拼、穩穩賺錢」的人。依今年上市公司第二季財報來觀察,汽車、紡織、食品、鋼鐵、造紙……等所謂傳統產業的「獲利成長家數比率」,都比電子業平均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和過去總是電子股獨秀的盛況完全相反。在「股票快變成壁紙」的年代裡,這些傳統產業提供給員工的優渥條件,完全不受景氣影響,更讓被景氣風暴打得七葷八素的電子業相形失色。「我們要的是最合適的人才,」在傳統企業主眼中,穩定、忠誠、不個人主義的人才遠比耀眼學歷、經歷來得重要。因為做的是「全世界的生意」,雖然投身在傳統產業裡的工作人,總有專注、樸質、低調的共同特質,但實際上,他們演出的場地是在世界的舞台上。從工作中得到的成就與收入來看,也許,他們才是永遠不褪流行的新貴族。





 今年上半年,許多被歸類為「傳統產業」的公司,獲利表現都超過當紅的電子業。

 與其說傳統產業突然「復活」,倒不如說那些體質好的公司一直都在,而在其中工作的人們,不管景氣如何,都從不動搖的「惦惦」打拼,然後再「穩穩」賺錢。



 在傳統產業中,那些為企業創造最大利潤的關鍵人才,將成為未來企業裡不可或缺的、最珍貴的資產。而那些人是誰?



 離開高雄小港機場,計程車司機一路甩開聯結車與大卡車的噪音和夾擠,50分鐘後,屏東內埔工業區映入眼簾。但午後不見人車,彷彿連樹葉掉落聲音都聽得見的安靜街道,不禁讓懷疑走錯路的人,嗓門也壓低了下來。



 預期中應會再度出現的貨、卡車潮沒有碰到,卻在一家工廠前,看見各式小轎車從警衛室門口就一路往內延伸,700坪的停車場被塞得滿滿的幾乎看不到什麼縫隙,「我們停車場沒有很大,」這家開發出全球第一個鈦合金高爾夫球桿頭、令老虎伍茲愛不釋手的大田精密工業,董事長李孔文站在門口客氣地說。





配車+股票+年終





 其實不是700坪的停車場不夠大,而是大田大方的配車給公司所有副理級以上主管,讓員工大多開車上班。配車的等級隨職級調整,5年內所有油錢、維修、產險、稅費都由公司支付,不僅如此,「5年後還可以再換新車,舊車歸個人名下。」



 如果已經有車的人怎麼辦?



 「公司把買車的45萬轉給我,自己運用啊!」從台北到屏東工作兩年、負責美國線業務開拓的副理戴哲偉說得毫不遲疑。喜歡打高爾夫的他,個人興趣加上工作上的優渥福利讓他很有成就感:「我很喜歡、真的真的很喜歡我的工作!」



 戴哲偉54年次,在大田和他一樣有配車的主管將近20人,多數年齡都在30上下。



 配車外,過去幾年大田的年終獎金,最少都有3個月以上水準,職級越高獎金越多,今年開始配股,平均一人1.7張,年初股票最高價格接近120元,7月份除權後,恰好是出貨淡季,但仍有70元左右的實力,和許多灰頭土臉的電子股一比,高下立見。



 63年次,家住彰化的楊定達,在大田擔任研發工程師5年,決定在屏東落腳後,除了父母贊助一半外,就是靠著這幾年豐厚的薪水存款,買下一棟400多萬的4層樓透天厝,沒有向銀行貸款半毛錢。





創造傲人福利





 遠離喧鬧的台北市,苗栗後龍鄉間,兩旁綠油油的稻田,年興紡織轟隆隆的機器,不斷將棉花雜質過濾後,加工成一捆捆紗線,準備染色後織成牛仔布再運到國外廠加工,在不景氣中連續兩年農曆春節都沒休息。



 門口空地前,黃色塑膠防水布下,覆蓋著堆積與廠房一般高的成箱棉花,是年興趁國際價格下跌時大量買進,預估可用到明年6月,對未來市場顯現十足的信心。

 年興目前每天生產的牛仔胚布,可以從台北一路鋪到台中,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牛仔褲代工廠(平均每月323萬條的縫製量),海外據點分布在國人較不熟悉的墨西哥、尼加拉瓜、賴索托,員工總數高達2萬人。



 「想出國的人、好的人都會往我這邊跑,」理著小平頭、只有國中學歷的董事長陳榮秋語帶驕傲的說:「二百多名外派員工,一年存的錢等於在台灣要存10年。」



 從81年上市至今,年興的EPS不曾低於2元,雖然沒有配股,但每個廠採利潤中心運作,「一年發出的紅利、獎金高達2億元」,發言人蔡樹軒說:「一對在海外廠工作的夫妻,年薪加紅利介於350萬~400萬元之間。」



 在中部地區,位於台中大度山上的喬山健康科技也有她傲人的員工福利。



 以生產健身器材起家,許多運動器材上印有Johnson的品牌,就是出自這家公司,目前是全球第五大健身器材供應商,預計在5年內以每年進步一名的方式,攻下全球第一大的龍頭,近幾年EPS平均5~6元的實力,「讓許多人都以為我們是電子業,來應徵一開口就問我們,股票發多少張?」經營管理課代課長陳立人說。



 事實上喬山的底薪與一般業界差不多,大學畢業約31,500元。但是透過利潤中心制度的運作,每月只要營業額一達到,公司就提撥7%的紅利給員工,若以一年21億左右的營業額,喬山一年發出的獎金等於1.5億左右。



 喬山幾乎每天都會公布績效,為了拿到獎金,員工不分部門齊心協力,「只要有哪一條生產線不順,別的單位也都會去支援,不會有生產課長該死或管你做不好我薪水照領的心態,」陳立人說,因為業務、研發、幕僚等單位的獎金也取決於生產線最後的達成率。





惦惦打拼、穩穩賺錢的人



 年興、喬山與大田,分布在台灣的北中南,年興靠著一針一線車縫的牛仔褲闖蕩全球成衣市場、喬山以靈活的績效管理,不斷挑戰獲利新高,大田則在3500度的高溫紅火中,淬煉出一顆顆造型流線、驚艷國際的高爾夫球桿頭。



 他們是大家眼中所謂的「傳統產業」,多數人找工作時可能不會優先眷顧的選擇;他們大多隱身在不起眼的鄉間、工業區,沒有政府的賦稅優惠扶植,平日更少有明星企業家穿梭於媒體鎂光燈前。



 但,他們卻是一群「惦惦打拼、穩穩賺錢」的人,提供給員工的優渥條件,超乎許多人對傳統產業的想像,且不受景氣干擾常年如一,在「股票快變成壁紙」的年代裡,益顯突出,更讓被景氣風暴打得七暈八素的電子業相形失色。



 「傳統產業表現不俗」、「亮眼表現值得注意」,從6月底各公司財報陸續出爐開始,各大報出現越來越多投信、證券業者丟出類似的評語。



 以「獲利成長家數比率」觀察,傳統產業的表現的確搶了電子業不少風采。



 依證交所公布的上市公司第二季財報來觀察各產業的營運狀況,汽車、紡織、食品、鋼鐵、造紙……等所謂傳統產業的「獲利成長家數比率」都比電子業43.1%平均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和過去常常是電子股獨秀的盛況完全相反。



 而今年上半年在所有上市、上櫃公司EPS(平均每股稅後純益)平均0.3元,電子股平均0.7元的狀況下,包括大田、年興在內的傳統產業,卻有54家企業EPS依舊超過1元以上。(表1)





傳統產業不傳統





 傳統產業未必傳統,被歸類的公司更不以此定位自己。



 大田董事長李孔文每年投注在研發的經費高達5%~8%,比電子業平均3%還要高,光一個球頭的製程高達一百多項,「從材料、設計都牽涉到精密計算,也算是蠻有技術的高科技,」李孔文說。



 不僅如此,大田早已從100%OEM代工模式,發展成80%ODM,從原型設計、材料選擇與製造,都不假客戶之手,「貼上客人設計的標籤就直接出口了。」還有大客戶遠從美國直接開私人噴射機降落小港機場,直奔屏東參觀他們設計的產品,李孔文自信說:「在這行,我們是可以領導全球流行的公司。」



 高林公司的「銀箭牌(SIRUBA)」工業用縫紉機,目前在全球排名第三大,據點遍布全球近90個城市,遠至中東、北非、東歐都有經銷點,高林一樣不以製造業定義自己。



 「一間公司要在全球近90個城市設經銷點並不容易,我們的定位不是『生產』縫紉機,而是在做縫紉機設備的『銷售』生意,」總經理特別助理兼發言人林誠文說,10年前高林約300人,至今依舊沒有增加,但營業額卻不斷提高,他還記得剛進高林時,「覺得做縫紉機(製造業)這行怪怪的,」但從公司上市後,每年EPS也有2~3元,讓他頗為光榮地說:「台積電也未必如此吧!」





從製造公司到行銷公司



 食品業龍頭統一企業,兩年前更進一步把自己重新定位成「行銷公司」而不是「製造公司」,持續以每年5%精簡生產線人力的同時,在兩年內聘用了超過100名以上的碩士、MBA新人。



 統一目前行銷類人才約150名,「未來我們還會持續增加行銷領域的人才,」執行副總林隆義指出。



 手下有鮮奶、AB優酪乳、純喫茶、左岸咖啡等產品的低溫群副總經理李鴻彬,最近才剛進用了5名有國外大學背景的MBA,李鴻彬還刻意把他們分散在不同產品線上,為的是讓他們對既有組織產生一些衝擊。



 在李鴻彬眼中,食品業競爭激烈的程度不亞於電子業,「甚至可說是第一名,」因此未來用人時對行銷專業的條件要求會更高,尤其食品業早已從壓低製造成本的時代,進入到品牌行銷的戰國時代。



 李鴻彬建議,要歷練行銷能力的人一定要來食品界,因為「電子業多是做代工,食品業才有自有品牌。」



 在統一,雖然行銷人員都要在台南永康廠辦合一的總廠上班,辦公室沒有視野開闊的玻璃窗與摩登裝潢,辦公傢俱更還是沿用著鄉間小學教師室裡常見的木質辦公桌。但是,一名品牌經理可掌握的行銷預算卻高達八、九千萬元,熱賣的AB優酪乳一年18億營業額,就是在小小木式辦公桌上征戰出的天下。



 AB優酪乳的產品褓母何智愚,淡江大學企管系畢業後,在統一從牛奶舖貨員做起,到今天決定台灣數百萬人喝優酪乳的習慣,常得出國考察新產品或機器設備,寬廣的工作舞台讓他覺得:「我的人生不會比金融業、高科技業差,我還覺得我比他們豐富。」





競爭核心——國際行銷人才





 食品業對行銷如此重視,無獨有偶的,紡織業也不例外。



 「這個行業應該以業務為導向,不是以工廠為導向,」年興董事長陳榮秋說。



 但不同於食品業,紡織業行銷人才的舞台在挑戰性更高的國際市場,因為居台灣第三大產值規模的紡織業,出口家數的比率高達95%以上。



 9月底,一場全球紡織業最重要的布展盛會在巴黎舉行,台灣紡織業當然不輕易錯過,其中年興紡織事業部業務代表許書華躋身在人潮洶湧、規模比台北世貿大上五、六倍的攤位中,花了快3天的時間才一家接一家的看完,為的是觀察出明年秋冬的用布趨勢。



 除了參展、看展,陳書華每隔一段時間還要到紐約,拜訪Calvin Klein、DKNY、GAP等知名服裝公司的設計師,瞭解他們下一季的用布偏好與需求。



 平均一個半月出國一次的頻率,累積的哩程在坐飛機時,常有升等待遇。



 或許見慣大場面,64年次的他,談吐有著超齡的成熟穩重,「大家都以為在傳統產業工作的人都比較老,其實沒有,」站在布料堆著到處都是的辦公室裡,許書華說和他一起在國外跑業務的同仁,年紀都和他差不多,而他從穿著到髮型都入時的時髦造型,也印證了他實際工作的活潑性,不到30歲,他的年薪已超過百萬。



 事實上,不只紡織業,依賴外貿為主的台灣製造業,裡面有一群相當活躍、可說是既本土又高度國際化的行銷業務人才,平日隱身在遠離台北以外的鄉間工廠裡,卻在挑戰空間更大的國際市場上和外國人過招做生意。



 9月12日下午,大田公司負責美國線業務的戴哲偉才剛從美國拜訪完北美大廠NIKE(耐吉)、Callaway(卡拉威)回來屏東,恰好碰到日本高爾夫知名大廠Bridgestone(普利司通)的業務人員也來廠裡討論新一季產品。



 半掩的會議室門裡,精通日語的業務小姐,端著各式新開發的高爾夫球頭,穿梭進出,忙進忙出的全天候會議已持續好幾天。





嗅覺敏銳的行銷高手





 位於台中大雅鄉的車王電子是台灣最大、也是全亞洲最大的電動工具出口製造廠,生產的電鑽、打釘槍……主要賣到像美國Wal-Mart(沃爾瑪百貨)、Home Depot等大型居家賣場。



 隱身在傢俱店與汽車修理廠間的巷子裡,廠二樓會議室內,常常晚上八、九點後或清晨一大早,會傳出用英語交談的對話聲。



 負責行銷業務的副總經理吳燈价與行銷經理李政奮,最常拿著寫著密密麻麻英語的筆記本,在裡面透過牆角大螢幕,以同步視訊會議的方式,和國外客戶談生意,介紹各種創新的產品給客戶。



 例如車王生產的電動螺絲起子,表面上看起來和其他廠牌沒有兩樣,但是鑽頭前加上一個小燈,讓使用者在彎腰施工時,可以清楚對準螺絲頭,沒電時還可以卸下把手改為手動,簡單的創新讓國際電動工具大廠BOSCH(博世)驚為天人,小小的一般燈泡與把手設計結合起來卻都擁有世界級的專利。

 總經理蔡裕慶拿著產品邊說:「我們不是什麼高科技,都是既有的東西再加上去,但卻很有消費者概念。」



 這群市場嗅覺敏銳的行銷高手,來自各個背景,許多都是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後,從最基層的打單助理做起,在協助業務人員處理各種押匯、報關、參展的行政作業一段時間後,才開始踏上國際戰場。



 因為時差關係,他們家裡的電話與手機幾乎24小時待命,「即使半夜接到電話,也要立刻在2秒中內清醒,」工廠位於嘉義,以出口沙灘車為主,即將在10月底上櫃的合騏工業業務部副理陳昱妤描述國際行銷人員幾乎「沒有上下班時間」的工作特性。



 除了精通外語,旺盛的企圖心更是要從事這份工作不可或缺的要件。



 「來面試的人,我都會問他一句,想不想當老闆?」高林發言人林誠文以閩南語「狀元仔好生,生意仔難生」來形容業務人員所需的靈活個性,他說,做生意有很多「楣角」,要忍受的挫折很多,「何況出國在外一個人要獨當一面,如果沒有想要創業或往上爬的動力,往往很難支撐。」





為公司獲利的靈魂人物





 憑藉著靈活的彈性與創新產品,這群國際行銷高手是許多傳統產業得以持續穩穩賺錢,提供員工優渥福利的關鍵人物。



 位於高雄岡山的福興工業,一年生產600萬個門鎖行銷全球,國際市佔率是第三名,每年的毛利率維持在20%以上,去年年終獎金3個月外,董事長林瑞章還提撥獲利的10%(約6千萬)給幹部級同仁分享、每年有500萬的教育經費用在員工身上,為了加強研發、現場人員的英語能力,外聘講師到廠授課已持續一年以上,現在碰到國外客戶來時,不僅行銷人員,多數員工也具備溝通能力。



 獲利表現突出的大田,則以每年30%的成長率,領先全球高爾夫球市場20%的成長率,不僅員工荷包滿滿,每年開股東大會時,看不到怒目質疑的股東,「大家都笑咪咪的來開會,很多投信的人都跟我說:『董事長,你們好像在開懇親會』,」李孔文說。



 福利優渥,員工流動率也相對低很多,福興工業不到1%,大田與年興的管理級幹部近幾年流動率等於零。



 9月初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公佈全美成長最快速的100家企業,前10名有一半出自製造業,《財星》雜誌歸納這些企業的成功有兩個關鍵因素——「財務健全」、「管理團隊穩定」,這兩個條件套用在台灣表現優秀的傳統企業身上,同樣可以印證。

 這群賺錢卻又低調的企業,在吸引人才上很少大張旗鼓的到處宣傳,更不向同業亂挖角。



 「我們要的是最合適的人才,未必是最好的人才,」在傳統企業主眼中,穩定、忠誠、不個人主義的人才遠比耀眼學歷來的重要,雖然台北人才濟濟,但鄉間國際級企業最看中的卻是默默、不聒噪的低調人才。



 如果你覺得自己也適合這樣的工作,下次上網或翻閱報紙求職欄時,除了電子業外,別忘的也把目光多停留在這些傳統企業身上一下,或許你也有機會成為「惦惦打拼、穩穩賺錢」的新貴族!



作者:劉鳳珍





出處:Cheers 第025期 2002/10/01 出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